探路前行:勇当改革开放先行者

   2018-12-18 中国石油报

47

核心提示:  40载春秋,改革开放大潮奔涌,新中国石油工业荡气回肠。看她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从计划经济加快拥抱市场

  40载春秋,改革开放大潮奔涌,新中国石油工业荡气回肠。看她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从计划经济加快拥抱市场经济;看她危难时扶新中国经济大厦于将倾,挺起民族复兴脊梁;看她阔步世界舞台,跨越四海击浪五洲,奔向一流,何其壮哉!这是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大潮中的中国强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时代强音!

  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海上石油资源对外开放、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石油“巨轮”滚滚向前,石油人不断谱写石油工业改革开放壮阔篇章。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以1978年改革开放和石油工业部重新组建为起点,我国石油工业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40年来,石油工业始终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从“大包干”到砸“大锅饭”;从开辟工业战线的“海上特区”到拓展陆上石油资源勘探开发“试验田”;从石油工业部“引航”到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携手并进,石油工业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

  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中国石油“巨轮”滚滚向前,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国,石油人书写了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的壮丽史诗。”

  亿吨原油包干系列改革,踏上自我发展新道路

40年前,两场“大讨论”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轨迹。

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打下了思想基础。从此,改革开放成为石油工业新时期工作的主基调。

改革开放头3年,正值国家经济3年调整期,国家大幅压缩基建投资,原油产量连续两年下滑,原油产量能否稳住年产一亿吨引发全行业大讨论。

如何在有限的投资下实现亿吨原油稳产?“大包干”开始在当时分管石油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脑海里萌芽。

这套方案简而言之是:在国家对石油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石油工业部包干年产一亿吨原油。但国家允许在一亿吨以外,石油工业部增产和节约的石油全部由石油工业部自行出口,收入由石油工业部留用。与此同时,石油工业部对下属油田企业实行再包干,对企业超产和节约原油的价差收入进行二八分成。分成大部分留作勘探开发基金,小部分用作职工福利和奖励。

1981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方案。至此,中国工业战线第一个行业包干政策正式实行。

“大包干”的威力远远超出人们预料。从1982年开始,原油产量止跌回升,到1985年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1981年至1985年,通过原油产量包干政策共筹集勘探开发基金117.3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93%。

对于职工来说,承包后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有了奖金,积极性大大提高。胜利油田河口采油5队维修大班班长巴宝昌在第一次领到奖金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和同事们到旁边的饭馆里美美地吃了一顿。

这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推行引发了石油工业内在机制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不仅使中国石油工业走上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良性轨道,而且拥有了一笔可观的留成外汇。“不当守财奴,要把美金变成技术。”在石油工业部的指示下,物探用外汇引进了大批数字化技术装备,快速实现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的升级。

“大包干”还“一通百通”地把石油工业推上了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突破性改革的快车道。

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一切商品价格都由国家说了算。改革开放撬开了计划经济严丝合缝的外壳,被掩盖的资源配置问题也暴露出来,尤其是价格。

而在这方面,石油工业再次走到了历史发展前沿,率先启动原油价格“双轨制”改革,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气之先。

与国内原油价格相比,当时国际石油价格较高。在“双轨制”体系下,石油价格体制形成了双重价格,在国家指令性产量之内的产品执行计划价格,超出计划产量的产品执行以国际油价为基础制定的计划外价格。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赞扬“双轨制”是中国“一个天才的解决办法”。

“通过产量‘大包干’及价格‘双轨制’,打破国家统配统销、统收统支,一切控制在指令性计划内的管理体制,实行‘双轨制’,让企业有利益、有权力、有动力,多超产原油,多得超包分成,从而形成增产增收增效增投的良性循环。”业内专家如此评价。

  走向海洋,开辟工业战线首个改革开放“试验区”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而工业改革开放始于石油工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南海、东海和渤海便被证实有油,但由于缺乏海上勘探石油的基本设备与技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基本处在停滞状态。在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资源成为世界主要潮流的上世纪7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海上石油勘探开发不能照搬陆地模式,必须大胆实行对外开放,形成一套全新的资金筹措战略和勘探开发战略,才能打开新局面。

然而,对外开放起步异常艰难。关键时刻,中国的海洋石油对外开放顶住巨大压力,终于“杀出一条血路”。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条例》的发布,确定了海上对外合作第一轮国际招标的《标准合同》,为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后不断完善,构成了一套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法律框架。它表明,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从一开始起步,就采取了与国际市场和国际管理接轨的坚定态度,在“蓝色国土”上开辟出中国石油工业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区。

开放鼓点声声急。此后,我国海洋油气资源进行了四轮国际招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石油公司的参与,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中国渤海、南黄海、东海、南海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油气勘探热潮。勘探投资风险基本由外商承担,为以后自营与合作“两条腿走路”奠定了资金、技术、装备和管理基础,使海洋石油工业成为整体现代化建设速度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领域。

这股改革开放的热潮也逐渐延伸到了陆上。1985年,我国陆上石油工业体制改革起步,“引进来”从海上走向陆地。

这一年年初,国务院批复石油工业部,同意陆上石油对外合作。5月,中国陆上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第一个风险勘探合同签订——与澳大利亚CSR糖业公司等合作开采海南岛福山凹陷石油资源。同年,南方11个省区陆上石油资源先行开放。全面开启了我国海洋陆上石油开放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为下一步“走出去”奠定根基。

  组建“三大油”,接轨国际迈向现代化

改革开放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的。

作为全国工业领域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率先接触到了国外油公司先进的管理体系、经营方法和技术装备,也深刻感受到了彼此巨大的差距。一个理念越发清晰——要参考国际通行的规范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建立大型现代化的企业集团,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1982年2月15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王府井东南口一幢不起眼的三层小楼里宣告诞生了,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合作中学习借鉴,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如实行经理负责制、招标制等。这些改革使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当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大背景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迅速与国际公司接轨,助推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

在国内原油产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后,中央寄望石化工业能够加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翻两番”。然而,地区和部门相互分割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冲破桎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1983年2月19日,中国最大的行业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了,对全国39个重要炼油厂、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统一的领导管理。这是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场重大变革,使石油化工业从石油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解决人民吃、穿、用、住问题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根据党的十三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的建议,1988年3月,国家决定将石油工业部的政府职能移交能源部,以石油工业部为基础组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责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以及与油气共生或钻遇的其他矿藏的开采利用工作,推动陆上石油工业发展跨上新的发展台阶。

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成立,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功实践,实现从国家政府部门向经济实体转变,为后续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奠定初始格局。

改革开放大潮激荡,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石油工业在困顿中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又在接续奋斗中沿着这条伟大的道路不断奋进,奔涌向前。 (本报记者 张舒雅)

  高层建l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

  ——摘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我们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时候,要切实做到职责分明。

  要使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要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当厂长的、当工程师的、当技术员的、当会计出纳的,各有各的责任,也各有各的权力,别人不能侵犯。只交责任,不交权力,责任制非落空不可。

  二要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予职责。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各种专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

  三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所有的企业、学校、研究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和考核,要有学术职称、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

  总之,要通过加强责任制,通过赏罚严明,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摘自邓小平同志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亲历者说

  一亿吨原油包干的启示

1987年,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务院研究室下达、石油工业部政策研究室组织承担的“石油行业承包问题研究”课题组,并于1989年发表了《石油行业承办问题研究初步》的研究成果。通过那次课题研究,系统地回顾总结了“大包干”政策,也深深为石油工业顺应改革潮流,为国分忧,大胆创新的情怀、勇气及智慧所震撼。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温一亿吨原油包干的改革实践,依然有许多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依靠承包制理顺国家、企业及个人之间利益关系,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几乎占据了40年改革的半个历程,其影响十分深远。透过丰富的大包干改革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思想认识、改革理念及经验启示,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首先,推进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要鼓励创新创造,把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和完善。当年,石油工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入不足、产量不稳。

怎么办?通过产量“大包干”及价格“双轨制”,打破国家统配统销、统收统支,一切控制在指令性计划内的管理体制,实行“双轨制”,让企业有利益、有权力、有动力,多超产原油,多得超包分成,从而形成增产增收增效增投的良性循环。

其次,推进改革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落实企业自主权,增强其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载体,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做到“四自”经营。当年,石油工业部通过简政放权,改革原有的计划、投资、劳资、财务等管理体制,减少“一竿子插到底”,划小核算单位,在油气田内部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职工个人所得随着原油超产情况而浮动,给油田增加了动力,带来了活力,被形象地总结为“用经济办法管经济,一包就灵,一包就活,一包就变样”。以胜利油田为例,油田产量从包干前的连续3年下滑,奇迹般地变成了包干后的连续3年增长。

再次,推进改革必须坚持把创新放在首位,形成强大的改革发展驱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的过程应当成为创新发展的过程。在“破”与“立”的过程中,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实干及创新。当年,提出一亿吨原油包干的改革设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后续的层层落实则靠实干与创新。特别是通过落实经营自主权,加快管理现代化,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等,使油气田内部充满勃勃生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们又遇到了如何稳定国内2亿吨原油产量的大难题,这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国内石油企业正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努力实现增储上产。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那段“大包干”的改革历史和实践,不仅仅为了纪念,更要从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吕建中)

  改革名词

  以气养气

  1982年4月,国务院对四川天然气实行商品量常数包干政策,包干内计划天然气由国家分配和定价,包干外天然气由企业自行销售、自行定价,实行“以气养气”政策。同时决定自1982年5月1日起,四川天然气价格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每千立方米提高30元,提价收入作为四川天然气勘探开发基金。这一政策成为实行天然气价格“双轨制”的标志,为四川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之后,天然气价格进入频繁调整期。1987年,国家将天然气商品量常数包干政策推广到全国主要油气田。

  日费制

  一种石油技术服务领域钻井承包方式,以每天工作量核发费用,并由甲方派出的钻井监督全权核定,是中国陆上石油钻井业的“新概念”。1986年,中国陆上石油钻井的首次招标——库南1井,以“日费制”方式,向钻井以进尺论英雄的传统模式发起挑战。

  五包五定三保

  1981年10月,石油工业部对各油气田推行“五包五定三保”办法,落实国务院原油产量一亿吨包干政策。“五包”是指包原油产量、包原油统配商品量、包外供天然气量、包新增石油地质储量、包新区新增原油生产能力;“五定”是指定包干事件、定包干区域、定资金、定包干分成比例、定包干分成资金的使用;“三保”是指保统管物资的及时供应、保原油的正常外运和销售、保用电指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