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十年之际,陆上石油工业又一次被推上历史潮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陆上石油工业确立三大战略,爬坡过坎,砥砺前行,闯出了一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路。
“1988年,国家机构改革重磅出台:石油工业部撤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形成陆上油气采掘业、石油加工业和海洋石油业“三大油”总体发展格局。
一石激水浪千重。从承担政府管理职能的石油工业部,变身“市场主体”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直面挑战,以崭新的姿态,按照以效益为中心的路子,市场弄潮,踏浪前行。
体制变革:
惊涛拍岸转职能,华丽转身油公司
变革是挑战,更是机遇。
从原本的国家政府部门到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变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政企分开,转变职能。踏上新征程的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直面变革引发一系列摩擦和碰撞,确立发展新思路,通过实施三大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多元开发,多种经营”和“对外开放,国际化经营”,将国家战略化为企业自身发展行动。
国家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总公司市场化变革铺平道路。1988年出台对石油工业实行油气储量有偿使用费制度,从根本上理顺石油勘探资金“取之于企业,用之于勘探”的路径。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1994年以国务院21号文件为标志出台的油价改革,则让总公司抓住机会,在全行业推进“两定两自一挂钩”经营政策,坚定转向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大市场。《公司法》引导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营效益。
踏上新征程的石油总公司观念一变天地宽,开启了一次次深度、持续的大变革。上世纪80年代末掀起的塔里木石油会战成为变革的起手式,成为陆上油气企业建立油公司体制的试验田。与之前在胜利、中原等东部油田开展的会战模式全然不同,塔里木石油会战俗称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建家属基地,各项施工作业任务面向全国招标。来自全国20个油气田的2万多人汇聚西部,协力在塔里木创造了“两新两高”(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打出高水平、高效益)新模式。
同样因变革而动能澎湃的还有喊着“为生存而超越”口号、努力甩掉全国第二大亏损帽子的中原油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的单井工资包干,很快扩大到1988年前后的项目管理。甲乙方合同关系、项目承包制让企业迅速从原本的单纯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过渡。1993年到1997年,中原、胜利、华北、辽河等油田坚持走油公司道路, 加快解体“小而全”,先后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管理系统化、服务区域化、经营市场化的新格局。当中原油田甩掉亏损帽子、被评为国有企业扭亏增盈10个先进典型之一时,更多的油气田也形成了以油公司为主体,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格局。
大风起兮云飞扬,变革后浪推前浪。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激起了油气田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而基层的改革实践又自下而上地推动机关新型劳动制度建立。1996年总公司机关职能部门从23个缩减为15个,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严格分开。这也犹如一个红色按键,启动了各油气田机关简政放权、岗位按市场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系列改革动作,成为又一个激发陆上石油工业的活力之源。
油气上产:
稳定东部路还长,发展西部风正劲
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石油工业迅猛发展,原油年产量持续稳产上亿吨。1988年,中国原油产量增加到1.37亿吨,但经济总量的跃升,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更快。当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东风劲吹时,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正经历着从石油净出口国到净进口国的历史转折。
审视国家能源供应现状,党和国家认为立足本国资源的发展格局不会变。总公司“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则在尊重东部老油田原油产量增长减缓甚至递减规律的同时,期望通过西部和海上的加快发展,构建东西接替的战略格局。
东部老油田,稳产路正长。“稳定东部”的内涵要求更多:首先是要把东部的生产水平稳定住,同时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要有产量,还要提效益。这个时期的东部油田,坚持把勘探工作放在首位,松辽盆地原油年产量突破6000万吨大关。大庆油田大力实施“稳油控水”工程,年产量连续4年达到5600万吨的高点。辽河油田形成一整套适合中深层超稠油油藏的工艺技术,解决了超稠油开发的世界性难题。渤海湾盆地递减速度得到减缓,胜利油田加快滩海产能建设……东部油田原油产量占总公司的84%。
西部新探区,上产风正劲。总公司把西部作为资源接替战场,坚定开辟新阵地。以1989年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挥部正式成立为标志,西北石油大会战拉开序幕。在新疆、青海、四川、陕甘宁地区,勘探不断有新发现。1993年,全新疆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为石油工业的战略接替带来了曙光。到1997年,以长庆、新疆、塔里木等为代表的西部油田油气年产量当量近2242万吨,戈壁滩上出现座座油田,机声隆隆响,石油滚滚流。
1997年,总公司原油产量超1.43亿吨,中国坐稳世界第五大产油国的交椅。而纵向来看,中国石油工业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0亿吨,连续19年产量过亿吨,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着强劲动力。
开放合作:
引进来国内练兵,走出去五洲共赢
国内外油气市场风起云涌,油气合作深入推进。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1/6、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石油工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审时度势,把“扩大对外合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作为此后10年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
1993年早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中国陆上石油扩大对外合作,由80年代开始的南方11个省区扩大到21个省区市。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合作”的里程碑。利用外资、技术和装备进行国内油气区块的勘探开发合作,实质上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开放合作“国内练兵、国际发展”的学习准备阶段。到1996年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已与美、意、日、英、澳、新、加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5家公司签订了30个石油合同。
与时同时,“走出去”也逐步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战略诉求。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获得了加拿大北瑞宁油田的参股权,还在泰国邦亚区块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在秘鲁塔拉拉油田6/7区获得了开发项目操作权……中国石油人站上国际石油舞台,在全球范围分享利用油气资源。
如果说秘鲁塔拉拉油田是中国石油海外开发油田的起点,到1996年中国石油从勘探开发到工程技术整体突破的苏丹1/2/4项目,则是中国石油企业掀起的第一个海外大会战。
跟随CNODC海外发展启动的苏丹项目,中国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也借由苏丹项目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一批企业具备跨国公司雏形,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BGP、GWDC、CNLC、CPECC、CPTDC等竞相踏上跨国征途,并开始在厄瓜多尔、秘鲁、美国、巴基斯坦展开项目运作与技术服务。在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石油工业一步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盛典。
1997年10月,在中国举办的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聚集了世界的目光。时任世界石油理事会主席的凡德·米尔先生感慨:“成员国意识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很重要的国家。”中国石油人则从11个国家的石油或能源部长发言中,直接感受到来自国际石油市场的阵阵热风:中国石油扩大合作的机遇来了!
高层建瓴
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1988年5月25日
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过去二十多年的封闭状况必须改变……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我们现在不是要收,而是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摘自邓小平同志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时的谈话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道路
1995年6月26日
我们还要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结合起来,以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当前,要注意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型企业。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就能有效带动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对危困企业的调整余地也就大了。同时,要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和形成为大企业配套服务、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群体。对一般国有小型企业,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有的可以实行兼并、联合或租赁,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最近,国务院正在研究抓好一千家国有大型企业的工作,使其发挥经济发展的骨干作用。这样就能重点支持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优势企业。这对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要推动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引导国有资产向高效益的领域转移,以利于更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现有低水平、分散、重复的企业结构,要通过兼并、联合,进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三是今后国家投资新建的企业,一开始就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如果我们把改革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盘活国有资产的存量,用好国有资产的增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国有企业的新优势。四是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形成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摘自《江泽民文选》第一卷
改革名词
稳定东部 发展西部
稳定和发展以东部为重点的老油区生产,加快西部地区勘探、开发工作,解决石油资源和战略接替,保证全国原油、天然气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符合我国陆上原油生产的格局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后备资源接替状况的实际,为如何发展陆上石油工业提出了明确方向。
两分两合
甲乙双方都是油田的主人,在“合同上分,思想上合;职责上分,工作上合”,提倡团队精神,推行双赢战略,用统一的思想和经济利益把甲乙双方结合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
油公司
1993年7月24日,全国油气田改革工作会议在辽河油田召开。会议提出,各油气田在解体“大而全、小而全”基础上,走油公司路子,形成以油公司为核心、施工作业和辅助生产企业为紧密层、生活服务企业为半紧密层的油田企业集团管理体制。1993年,总公司提出按照“市场化运行、项目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方针,坚持“三新三高”原则,以甲乙方合同制为主线,实现开发行为市场化,通过市场运作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效益,走油公司路子。
两新两高
1989年4月,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一成立,就立即提出“两新两高”的会战方针,即采取新的管理体制和工艺技术,集中全国先进的队伍和技术装备,打一场高水平、高效益的石油会战。“两新两高”彻底改变了以行政命令组织会战的传统模式,采用市场经济模式来组织会战,参加会战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财、物、技术等全部通过市场来配置。
跨国经营
按照中央关于对外开放的方针,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自己。扩大对外开放,实行国际化经营,是陆上石油工业面向国际、面向21世纪所采取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也是加速陆上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多元开发多种经营
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积极发展石油加工和综合利用,进行钻遇、共生矿藏的开发,开展多种经营,进一步增强石油工业自我发展能力。
三级经营责任制
1991年到1995年间,国务院对所属石油企业实行“四包两定”承包责任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2年到1993年对所属油气田企业实行“四包三定两保一挂钩”的承包责任制。1994年到1997年,改为“两定两自一挂钩”的生产经营责任制。1997年起,总公司对包括4个油田在内的17个石油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从产量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责任制到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改革,促进了石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机制的转变,推动石油企业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出现了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好势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