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BP公司发布了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在这份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迅猛,向低碳经济转型却可能放缓甚至出现倒退的趋势,碳排放出现明显反弹。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究竟缘何倒退?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新能源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五大因素导致低碳转型面临变数
在世界范围,低碳经济转型出现倒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增加对传统能源的需求是首要因素。在经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4年的全球商品价格调整等一系列负面打击后,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相比2016年的2.4%有了进一步提高,而这也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增速。
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伴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速为2.1%,超过其10年平均增速,约为2016年的2倍。尽管从长远来看全球能源需求增速仍趋于放缓,但是从目前到2040年,全球能源总需求增幅仍将达到30%以上,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增幅占全球增幅的2/3以上。其中,化石燃料满足了全世界超过70%的能源需求,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但是化石燃料仍会在未来30年中维持较为稳固的主导地位。而化石燃料消费的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碳排放的增加,这也是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必然结果。
特朗普政府的能源与环境政策利多美国的传统能源行业,客观上阻碍了美国这一世界最大经济体向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型。特朗普2017年年初入主白宫开始,便废除了前任奥巴马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能源与环境政策。在这些“新政”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改变了改用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逐渐取代煤炭的电力发展政策,积极保护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维持传统矿物燃料在美国能源市场的占有率。这些“新政”如果完全落实,将使美国环保署原定的通过替改煤炭实现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5年内减少32%的目标化为泡影。
发电结构改善迟缓是碳减排成效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严重阻碍经济向低碳绿色转型。1997年,煤炭在全球发电结构中占比约为38%;而20年后的2017年,这一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燃料发电结构中的比例也没有明显的改变,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依旧较低。从发电结构上看,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并没有抵消核能发电的降低。因为火力发电目前仍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只有基本实现发电部门的脱碳化,才能更有效实现碳减排。
全球低碳经济转型展现出的倒退趋势也是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构性因素的典型代表是印度,其去年四季度GDP增速为7.2%,再次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煤炭需求的迅猛增长,使印度成为2017年煤炭消费的主要推动者。由于印度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期持续较快增长,其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周期性因素的典型代表则是中国,由于2017年受宏观经济好转影响,中国第二产业的电力需求增长迅猛,与此同时水力发电的增速放缓,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煤炭需求量的反弹。
此外,近年来部分新能源发展问题也开始显露。例如,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并不显著。纯电动汽车由电力提供动能,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电力供应主要还是来自煤燃烧所提供的热能。在表面上,纯电动汽车不需要消耗石油,但实际上仍需要大量消耗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全生命周期角度电动汽车的碳减排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同时,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也遭遇了瓶颈。虽然风能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在总体能源生产中占比仍然较低,且供应存在不确定性,不足以完全弥补核能与水力发电量降低所造成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新能源的市场消纳能力也存在着一定欠缺,市场消纳能力不足,加之风能、太阳能发电成本高于传统的火电,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弃光、弃风等问题也很突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不利于新能源的良性发展,也可能加剧低碳经济转型的倒退。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或出现变化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2018年) |
在世界低碳经济转型倒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可能出现一系列新变化。
今年6月12日起,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其中补贴退坡是新政的核心内容。然而,补贴退坡并不仅仅意味着全线车型补贴的减少。政府仍鼓励车企通过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减少在短期内可能会降低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新能源车企利润,但从长远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良性发展,加速行业洗牌。
此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于5月31日推出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也给我国新能源产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其中,对光伏补贴的取消使许多业内企业对行业短期前景的态度变得相对悲观。有专家预计,今年三季度光伏行业可能进入“急冻期”,光伏相关产品价格也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引发今年光伏行业增速放缓。
地方保护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阻碍之一。目前,各级政府设立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政策可谓种类繁多。从表面上看,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激励了当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实际上,地方保护对当地企业有很大伤害,破坏了全国统一市场,区域分割严重,产业小而散的情况更加突出,客观上阻碍了全国和国际性大品牌的形成。
从新能源产业的自身发展来看,我国缺乏核心技术与完整产业链,核心技术空心化较为严重,新能源发电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的火电、水电,也存在一定程度融资不畅的问题,内需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难度较大。此外,新能源产业存在着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部分企业受地方政府激励性政策而盲目进入市场,加剧了产能过剩,也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风险。
由此,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至少在短期内仍将处于瓶颈期。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持续增长,但短期内很难实现发电结构的明显改善。总体上,可再生电力消纳能力不足,部分可再生能源(例如水电)以及核电增速放缓,氢能在未来20年内很难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光伏行业发展速度在短期内由于补贴退坡可能出现明显下降,天然气因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供给乏力估计仍将持续,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短期内受补贴减少的影响也可能出现发展放缓的态势。
虽然短期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就长远而言,我国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地位,可能引领全球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将在全球低碳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例如,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中指出锂和钴将成为“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因素”,我国可以抓住新一轮技术升级的有利条件,减少电池制造对钴的依赖,提高续航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其他领域也要应注重核心技术的开发,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加强国务院能源领域“新36条”的贯彻力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科学进行规划与补贴,大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应逐渐引导新能源市场需求扩容,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逐步改善发电结构,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系主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