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不会显著影响国内天然气供给

   2018-08-06

52

核心提示:8月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二批)加征关税的公告。能源行业的记者

8月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二批)加征关税的公告。能源行业的记者敏锐地发现,液化天然气也在加征25%的关税的商品目录中。

自从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争端以来,我国是否会对来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的问题,一直吸引着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媒体一直在追问,我们到底会不会以此作为反制美国的手段。我们的答复是,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对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增强我国天然气定价话语权有一定意义,但这种意义也不能夸大。如果美国对原产自中国的商品征税范围进扩大,或进一步提高税率,不排除中国对来自美国的油气加征关税的可能性。虽然8月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尚未正式实施,但我们看到了中国对来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的可能性,这大致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

我们认为,中国从美国进口LNG本身经济性不强,如果未来中国对美液化天然气加征25%的关税,将使其经济性进一步丧失。液化天然气需要经过压缩冷却至其沸点-161.5℃,这决定了它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从美国远距离运输液化天然气到中国本身经济性不会太强,加征关税引起的成本波动,会使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经济性大打折扣。

在经历了去冬今春严重的“气荒”后,如果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进一步减少,这会不会加剧今年的“气荒”,这可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尽管近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油气较快增长,但对其依赖并不高。

数据显示,从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看,当前液化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卡塔尔和澳大利亚,两家合计占2/3。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占中国的原油、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比例很小,仅为3.6%。中国2017年全年进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总额为1758亿美元,其中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为3829万吨(520亿立方米),总金额约141亿美元。2017年全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油气总金额约为62.54亿美元,其中进口液化天然气153万吨(21亿立方米),金额约为6.44亿美元。我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仅占我国LNG进口量的约3.9%,占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约2.3%。

对美液化天然气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可能使部分中国进口商将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地转移至其他国家。我们认为,在全球天然气总体供给仍宽松的情况下,寻求替代的进口来源难度并不大。除了扩大对澳大利亚、卡塔尔等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外,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2019年的贯通将大大增加天然气的进口量,根据计划中俄东线供气量将逐年增加到380亿立方米/年。2017年底,中俄合作重大能源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位于北极圈内的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到2019年,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全部建成后,该项目的三条生产线每年将向中国稳定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该项目不仅带来新的天然气供给,也为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开辟了新的航道。

同时,中国天然气进口的相关税收政策的完善和国内价格机制的改革,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天然气进口。2017年底,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调整天然气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起,将液化天然气销售定价调整为26.64元/GJ,将管道天然气销售定价调整为0.94元/立方米。2017年7月—9月期间,液化天然气销售定价适用27.49元/GJ,管道天然气销售定价适用0.97元/立方米。通知还提出,在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如果经国家准许的进口天然气项目,其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于国家天然气销售定价,则按该项目进口天然气价格和国家天然气销售定价的倒挂比例,返还相关项目进口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这些政策利好有助于降低天然气进口税负、缓解进口价与国内销售价倒挂问题,从而提升企业扩大天然气进口的积极性。

此外,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预计较去年有所放缓,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本土天然气产量保持了较快增长,这有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给短缺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信息显示,2017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有研究预测,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国,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卡塔尔。

总之,随着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项目的贯通,中国将形成中亚、中缅、中俄从西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向我国供应天然气的通道;同时,东部沿海的液化天然气也将显著增长。这四大通道的形成将促进我国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而国内产量的增长也将成为天然气供给的重要支撑。作为对特郎普升级对华关税惩罚的反制措施,我们被迫对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加征至25%的关税,并非我们的本意且对两国利益都有损伤,但这一措施若真正实施,综上所述,也并不会对国内天然气供应带来太大波动,更不至于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黄晓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先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