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创新推动全球能源治理升级

   2018-07-04 中国石油报

48

核心提示:  6月18日至19日,第七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以一带一路倡议、全球能源治理与创新为主题,就当前全球能

  6月18日至19日,第七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以“‘一带一路’倡议、全球能源治理与创新”为主题,就当前全球能源安全合作与政策协调、能源生产消费清洁化转型以及治理机制改革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共同发展,以及亚欧互联互通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与会代表的重点关注。部分会议专家就当下能源安全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国石油报报记者提问。

  中国能源安全在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形势?

刘强(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秘书长):2016年以后,中国经济实现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总体看,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已经达到峰值,但是未来并不是立刻下降,而是在波动中逐渐下降。预计从2020年44亿吨标煤下降到2040年39亿吨标煤,并基本稳定,不过天然气将保持较快增长。未来30年,中国能源结构也将有较大变化。煤炭从2020年59%下降到2050年36%,石油保持在19%,天然气有望从当前10%上升到2050年25%。消费结构方面,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完成,工业部门消费份额将从55%下降到约40%,其他部门份额将有所上升。

陈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副所长):我们预计,中国石油消费量在2035年左右到达峰值。天然气峰值更远,不过目前天然气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的是不完善的,全球天然气产业还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中国更是处于萌芽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中国已经把天然气作为未来主体能源来培育。

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速也明显高于石油增速,预计以2%到2.5%的速度增长,是石油的2倍,这意味着未来天然气消费占比会提升。其中亚太是主要消费增长的来源。届时,世界天然气贸易方式将有很大的变化,LNG贸易在全球中贸易占比将持续提升。随着LNG贸易规模的提升,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

李平(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较低的油价短期内不会改变,我们仍然需要推动能源革命,这是我国对清洁能源、智慧能源追求所决定的。低油价下,推动能源革命不应该靠提高石油价格,而应该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进步,让清洁能源有更强的经济性和可获得性。

  全球能源治理面临怎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创新解决?

洪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改革需要体现包容性和面向未来的特点。全球能源治理框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看,现有能源治理机制改革,例如IEA、OPEC需要更加务实。长期看,能源治理要覆盖能源贸易外更广的范围,要致力于能源安全内涵泛化背景下的共同安全。

杨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我们能够在不同的供给来源与方式、消费的结构与模式、技术路径上实现更为多样、更加自由的选择。有了更多可选的组合,在相互补充又充分竞争的框架下,我们的能源框架才更为安全,才能够无障碍地享受现代能源体系所带来的便利与自由。可以说能源革命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充分的能源选择。

  陈新华(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在全球化的市场里,能源安全的关键在于一个有效运转的国际市场。没有一个有效运转的国际市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能单方面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如果国际能源市场是一条河流,生产国和消费国都是这条河流旁的居民,能源安全是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力合作的产物。既然都依赖同一个能源市场,保障其正常运转就成为生产和消费国共同的责任。

  “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全球能源治理上将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实现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词,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也是社会的发展。要更多考虑社会和环境改善的目标,有限资金应该优先投入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突出的领域。此外,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注重保障各国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全球化不可避免的会引起部分经济体转型,部分产业受益,部分产业受损。这些社会成本仍需要考虑,因此,再分配政策非常重要。

李平:全球共建是实现能源安全最根本的保障,需要建立一个全球天然气共同市场。目前,东亚地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天然气交易市场。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亚洲地区天然气生产、输配、消费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立亚洲能源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天然气交易亚洲市场。此外,通过在铁路的液化(天然气)集装箱运输和罐箱运输,来弥补我们天然气多种渠道的运输方式,这也是一个新的天然气供给思路。

  中国应该如何深入参与地区以及全球的能源治理创新?

  洪涛: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更加灵活且不失底线的姿态更深度地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态度上越来越基于市场,越来越秉持开放的能源观,从局外到局内,从跟随到影响,要实现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全面协同转型,才能实现全球协同的能源安全。

盖尔·鲁夫特(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顾问):中美之间有着巨大的能源合作需求。一个是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一个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目前,能源都不在中国从美国进口产品的前五之列,2016年双边能源贸易仅为26亿美元,2017年迅速增加到87亿美元,但是未来美国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向中国出口能源,并可以有助于扭转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美国财政部部长就表示过,中美之间能源贸易达到400亿美元的份额是很容易的事情。

何肇(国际能源署中国办公室主任):中国深入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有多种路径:一是坚持多边合作模式,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行;二是在全球能源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分享中国能源的发展经验;三是进一步融入全球能源市场,贡献中国创新智慧和力量;四是加强在现有能源机制下的政策性沟通,增强话语权;五是增强人力、技术、资金方面的投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