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在“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上,来自共建“一带一路”的80多个国家的850余名工商界代表齐聚一堂,分行业、分时段组织了近千场次“一对一”对接洽谈,签署了一批产能与投资合作项目,覆盖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具有覆盖国别广、基础作用大、示范效应强、民生工程多的特点。
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新亮点,首次亮相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由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国资委共同主办,旨在为工商界搭建沟通交流、对接合作、项目签约、深化合作的平台。
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主力军,下一步,中外企业将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关键项目,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油气等领域合作,并通过组建联合体、合资公司、产业联盟和实施总分包等各种形式,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走实。从具体项目形式来看,目前,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正由单一项目合作向一揽子项目合作延伸,由企业分散布局向园区集聚布局转变,由单一国家合作向跨国走廊建设迈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合唱。”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
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成绩斐然,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中国同沿线国家共建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上缴东道国税收2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
肖亚庆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孕育着机遇,既是中央企业的机遇,也是大家的机遇,是各国企业共同发展的机遇。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央企业加快了自身国际化进程,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增长,也为促进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今后中央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发展方向,肖亚庆表示,将进一步契合当地发展需求,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模范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还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鼓励中央企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类企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组建联合体、合资公司、产业联盟和实施总分包等各种形式,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既可以在双方市场开展合作,也可以一起开发第三方市场,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外的市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中小企业也在“一带一路”提质升级中努力拓展新空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高燕表示,接下来,贸促会将促进中外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参与,汇集工商力量,商量好、建设好、运营好重大项目。依托项目驱动合作,是各国工商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经济合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高燕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既要加强传统经贸合作,也要拓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合作;既要重视贸易与投资联动,也要注重产业与金融结合;既要参与国际产能和第三方市场合作,也要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和发展前景,也要努力帮助东道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阿兰查·冈萨雷斯也表示,“一带一路”不只属于1%的大企业,应调动99%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加进来。“国际贸易中心会作为‘一带一路’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将继续支持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小企业,让他们更好地对华出口。同时,也会帮助中国投资者与外国商机连接起来。”冈萨雷斯表示。
冈萨雷斯还透露,26日会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其中有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医药产业、牲畜产业,还有莫桑比克的土豆园区以及服装纺织产业的投资等相关协议。
在推动相关协议落地方面,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工商社团的交往联络,发挥好所属商会作用,为各方提供更多支持。进一步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及时跟进,推动项目对接,确保本次大会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创造的合作机会和机制氛围,与会的中外企业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说,企业家大会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希望各国工商界能够注重发挥“企业家精神”,树立战略思维,践行市场化原则和国际惯例,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在为沿线各国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创新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执行主席张松声表示,新中企业早已建立了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默契,新中两国将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互联互通合作、金融支撑合作、三方合作,以及法律与司法这一新的重点领域合作。
“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方面,最新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通了中国西部与东南亚甚至与中亚之间的物流贸易国际大通道。”张松声说,这条新通道带动了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的业务,让我们交到很多新朋友,获得更多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商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