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舟山建设LNG交易中心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近日,新奥集团CEO张叶生在第19届国际液化天然气会议上指出,浙江舟山作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凭借独特的区位条件、岸线资源、产业链优势,已成为建设中国LNG交易中心的不二之选。
张叶生随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指出,从国际经验看,天然气在中国的主力能源地位未来二三十年内不会改变。因此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天然气市场之一,“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机会,更是全球供应商的机会。”
“我们认为,以舟山国家自贸区与舟山LNG接收站为依托,在舟山建设LNG集散中心与交易中心,打造东北亚地区的LNG‘舟山指数’,对于优化国内天然气资源配置、提升中国天然气议价能力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张叶生说。
舟山发展LNG产业具有多重优势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天然气市场之一,2018年,我国进口LNG增速显著高于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LNG在进口天然气中的比例达到58.5%。预计未来几年我国LNG进口增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遗憾的是,亚洲至今尚未形成世界级的天然气交易和定价中心,长期以来,进口LNG“亚洲溢价”问题突出。我国作为引领世界天然气及LNG贸易增长的新引擎,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议价能力与定价话语权严重缺失,制约了国内天然气产业的长远发展。
“舟山发展LNG产业、建设LNG集散中心具有多重优势。”张叶生指出,一是具有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优势;二是地处华东——中国沿海的腹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LNG供应可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和长江沿线各大省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具有优良的岸线和航道资源,可集接卸储存、气液外输、分拨转运、船舶加注、过舶、应急调峰等多种业务,码头通港能力可轻松达到千万吨级,甚至2000万吨级;四是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形成区域市场中心。
酝酿建设LNG海上大通道
公开材料显示,截至2019年初,国内投运LNG接收站21座,总接收能力超过8000万吨。其中,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作为浙江自贸区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处理能力300万吨的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10月投入运行。目前二期也已经开工建设,根据规划,将于2021年建成,届时年处理能力可达到500万吨。预计到2022年年处理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
但由于目前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性有限,尤其是在主干管道之间、主干管道与省级管网之间、沿海LNG接收站与主干管道之间互联互通程度较低,LNG江海联运仍未开放,多地存在区域气源“孤岛”或LNG孤站,影响了国内大部分LNG接收站的运力发挥与国内LNG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资源以及价格不均衡问题日益凸出。
“舟山LNG接收站的潜力发挥,以及舟山LNG集散中心与交易中心的建设,首先要推进的工作就是建设可辐射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的LNG海上大通道。”张叶生说。
张叶生进一步指出,随着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成立,全国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通过互联互通连成一张网指日可待。未来舟山在全面提升LNG接收、存储、转运、加注功能过程中,完全可联合宁波、洋山、温州、如东等LNG接收站,发挥江海联运优势,共同建设连通全国天然气管网的LNG海上大通道。“目前我们正与相关政府探讨启动这方面的工作,对此我们很有信心。”
东北亚地区LNG“舟山指数”可期
当前,中日韩三国LNG消费规模近1.8亿吨,占全球LNG贸易量的56%,远期可达70%,规模巨大。其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第二大LNG进口国。
围绕国际LNG资源的采购,新奥集团专门组建了国际团队,现已签署了总合同资源量达400万吨的资源池,初步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国际采购与贸易网络。
最新消息显示,近日,新奥集团与澳大利亚最大天然气生产商澳德赛能源(WoodsideEnergy)签署LNG长期购销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澳德赛能源从2025年开始将每年向新奥供应100万吨、为期10年的LNG。
“我们通过持续开放合作在全球范围积极获取LNG资源,在现有数十家国际LNG贸易合作伙伴基础上,目前正与十余家新的国际资源商积极洽谈合作。除此之外,我们也正在争取一些上游生产项目的投资,目前已有项目意向。我们的国际团队并不只针对中国市场,目的就是要建立全球天然气资源的串换货与资源调配能力,提升我们的全球竞争力。”张叶生说。
据介绍,目前新奥集团亦正以打造舟山LNG资源流通与开放的商业共享平台为目标,积极探索联合建罐、窗口期、容量、股权等对外开放形式,以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推进舟山LNG集散与交易中心的建设。
“以舟山为中心,依托LNG海上大通道和舟山天然气交易市场,匹配上海和重庆天然气交易中心,打造辐射华东地区的LNG集散和交割地,并逐步延伸LNG交易功能,发展线上和线下交易、现货和期货交易,做大舟山LNG交易平台,完全可以形成覆盖东北亚地区的LNG交易价格指数——舟山指数。”张叶生说。
张叶生建议,包括三大油公司在内的国内天然气资源供应商统一起来,通过加强内部的资源调配,做大做强中国市场,从而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