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剑桥能源周,政治色彩有点浓?

   2019-03-29 石油商报

40

核心提示:编者按中国石油国际部战略学者陆如泉多次参加剑桥能源周,每年的观感也有所不同,而今年尤其不同以往,敏锐

编者按

中国石油国际部战略学者陆如泉多次参加剑桥能源周,每年的观感也有所不同,而今年尤其不同以往,敏锐地“嗅”出“剑桥政治周”的意味。当然,作者随后发文也坦承这绝不是本届CERAWeek的全部,并指出了值得关注的战略新动向。

本届能源周的主题是“新的竞争世界:重塑能源未来”。五天会议下来,清泉的一个强烈感受是,本届能源周政治色彩浓厚,传统的“油味”和“气味”不足,并且把中国“怼”得够呛,着实让人意外。

能源地缘政治开场

本届能源周一开场便大谈特谈能源地缘政治问题,美国国务卿和能源部长接连到会并做主旨演讲,委内瑞拉临时总统瓜伊多委派“驻美大使”现身说法,获得满堂喝彩。

与往届开幕式主题不同的是,本届能源周一开始就专场讨论了能源地缘政治的话题。来自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美国著名战略智库)、乔治城大学俄罗斯和东欧研究中心、英国军情六处的专家和前官员,围绕中俄联合、俄罗斯在叙利亚及中东形势、伊朗和朝鲜问题等进行了对话。

这些专家、前官员对目前俄罗斯和中国的对外政策提出批评,认为这些政策旨在削弱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导地位。他们认为中俄友好关系的纽带就是石油天然气,“石油是普京利用的另一种方式,成功地管理了与中国的关系”,一位专家如是说。

关于中美贸易战,其中有专家认为,是对“世界贸易、经济哲学和国际秩序等均有深远的影响”,关于当前中美可能达成的重要协议,该专家说,“我认为这不是和平条约,而是停火”(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存在不确定性)。

关于美俄在中东的对峙,有专家认为是前任总统奥巴马的“分心”和“软弱”造成了美国如今在中东的被动,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机会主义”政策获得巨大成功,这使得其在叙利亚问题上已经成为“一名不可或缺的球员”。

关于伊朗问题,有专家认为,美国在伊朗的政策表明,特朗普决心实施任何与奥巴马总统所做的相反的策略,即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并加大对伊朗的制裁。但他同时指出,伊朗目前的应对策略是“拖延”“坚持”,短期推翻伊朗现政权的可能性“绝对是零”,但由于伊朗领导层正在衰老(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已近80岁),伊朗有自己的挑战,这将导致未来几年的继任危机。

蓬佩奥强调要

  输出美国商业价值观

此外,能源周第二天下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现身并做主旨演讲,并与主持人丹尼尔·耶金博士对话。蓬佩奥演讲的核心是,美国要利用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地位的提升,来为其外交政策服务。蓬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页岩革命成功的历程,并对其大加赞赏,指出其大大改善了美国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我们输出油气的背后是输出美国的商业价值观”,蓬佩奥如此强调。

蓬佩奥进一步指出,美国要通过油气出口,推动对能源安全关注的进口国成为美国的伙伴,为美国外交政策服务。他强调,美国石油公司的全球投资、与进口国结成伙伴、把不守规矩的“坏家伙”赶出去是实现美国战略目标的三种途径。

蓬佩奥还对中国、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过去几年及当前的能源地缘政治行为提出批评。蓬佩奥称一些国家在寻求“政治交易”而不是商业协议。他举例说,俄罗斯以管道天然气为工具输出政治影响力,“我们不希望我们欧洲的盟友对俄罗斯天然气产生依赖”。

与蓬佩奥演讲的同一天下午,能源周还就委内瑞拉问题进行了专场讨论。瓜伊多临时政府指派委内瑞拉“驻美国大使”(已为美国政府所接受)卡洛斯·维奇奥出席了该专场会议。维奇奥在会上表示,要想“拯救”委内瑞拉,必须实施三步走:一是尽快在委恢复民主(意味着马杜罗政府下台),二是成立过渡政府,三是举行“自由公正”的大选。另外,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驻美子公司(CITGO)的负责人、斯伦贝谢公司副总裁等企业代表也出席了IHS Markit安排的专场会。

看得出,此次能源周关于石油政治、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的内容较以往几届有大幅度增加。也意味着,继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美俄恶交事件成为当年剑桥能源周关注热点后,能源地缘政治再次成为会议代表和嘉宾讨论的中心话题。

另一方面,“油味不足”、“气味不全”、“泛政治化”、国际大石油公司和重点资源国能源高官的普遍缺席,成为本届能源周的“意外”。

四个没想到

诚然,本届能源周的内容丰富,IHS Markit公司将本届能源周成功打造成了一个技术创新、能源转型的盛会。但是,在往届一直是热点话题的油气市场供需、低成本发展、勘探和深水开发等重要议题,在本届能源周则被一带而过。这让包括清泉在内的很多参会人员深感意外。

一是没想到传统石油天然气业务在本届能源周上被如此淡化。往届能源周,涉及油气业务的主题论坛和演讲是会议的重点,至少占据半壁江山。虽说能源转型势不可挡,但今年能源周对传统油气,特别是对石油上游领域的“忽略”着实让人吃惊。几乎看不到对上游勘探开发市场、石油公司战略、风险勘探和深水业务的专题讨论。

二是没想到对石油市场供需和价格、成本分析研判的内容如此缺乏。同样,成本分析和价格研判也是往届能源周的重头戏,但本届会议,如果我没记错,对成本和价格的专题分析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三是没想到出席大会的国际石油巨头掌门人和重点资源国能源部长数量如此之少。往届,五大石油巨头中参会的掌门人至少有3~4位,记得2014届能源周,五巨头的一号人物悉数到会,那真是“思想的盛宴”。但出席本届能源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仅有BP和雪佛龙的CEO。

同样,往届能源周上到会的资源国高官,特别是中东、非洲、拉美的石油部长数量至少在两位数以上,而今年,非洲国家也就是马里和南苏丹的能源部长到会,中东产油国仅有阿联酋的能源部长到会。

四是没想到本届能源周的政治议题如此之多。一开场就是大国博弈和能源地缘政治的话题,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演讲和“委内瑞拉专场”让会议的政治氛围达到顶点。相同的是,最近几届能源周,中国及中国油气市场一直是热议的话题;不同的是,以往与会代表和嘉宾对中国的评价普遍正面,而今年对中国、对华为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虽然我们知道,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已到,但在剑桥能源周这样相对商业化、公开、独立且相对友好的平台上出现这样大的转折,还是让人有点意外。

全球油气市场有哪些战略新动向

本届能源周讨论了与能源相关的方方面面,除了感受到“政治色彩有点浓”,还可以管中窥豹,探寻一下当下全球油气市场的几个战略新动向。

新动向之一:能源转型势不可挡。与会代表和发言嘉宾一致认为,在气候变化、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能源技术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势不可挡。  

  新动向之二: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继2014年因乌克兰危机而使得美俄地缘政治冲突成为那届能源周的热点之后,本届能源周上,能源地缘政治重新回归,成为大会讨论的“焦点”。  

新动向之三:技术创新发挥核心驱动作用。本届能源周对当前影响和改变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举办了数十场有关技术创新的分论坛。专家们一再表示,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将对传统能源产业造成系统性的、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会加快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新动向之四: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先生再次出席能源周,并做了关于“美国能源新时代(New American Energy Era)”的演讲。

佩里表示,美国拥有涵盖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多种形式的丰富能源资源,这些资源实力正在引领美国进入到一个能源发展的“新时代”。美国需要重视创新作为推动能源行业进步的发动机的重要意义。  

新动向之五:中国天然气及LNG市场被寄予厚望。在一场关于中国及亚洲天然气市场展望的专题讨论中,有专家强调,未来全球天然气及LNG消费增长的一半左右将来自中国。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博士表示,2000年时,全球仅有8个LNG进口国,而预计到2019年底,LNG进口国将跃升为49个。其中,中国将成为主要的增长区域,并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

而且,清泉注意到,能源周期间,切尼尔、VG等美国LNG生产出口商们,频繁约见参会的中国战略买家们。  

新动向之六:三大因素将决定未来石油市场的走向。美国页岩油生产、维也纳联盟行动以及石油需求增长是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三大关键因素。  

回到能源周的主题:“新的竞争世界:重塑能源未来(New World of Rivalries: Reshaping the Energy Future)”。Rivalry的意思是“竞争、对抗”。可能,真正的、最大的动向在于,这个世界已经从一个“合作”为主的世界变成了一个“竞争”为主的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述六大新动向,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竞争新动向”。能源转型其实就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竞争”;地缘政治其实就是美国与俄罗斯、中国、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的“竞争”;技术创新其实就是创新与保守的“竞争”;美国能源新时代其实就是美国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旧时代”与特朗普的“新时代”之争;中国天然气及LNG市场被寄于厚望实际上就是多个战略卖家(澳大利亚、卡塔尔、俄罗斯、美国等)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影响全球石油市场的三大因素实际上就是美国致密油和OPEC+之间的“竞争”。难道不是吗?

  手机扫描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