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19年国内LNG价格仍存上行空间

   2019-01-04 界面新闻

63

核心提示:延续2018年市场增长趋势,预计今年的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价格仍存一定的上行空间,但幅度相对前两年或

延续2018年市场增长趋势,预计今年的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价格仍存一定的上行空间,但幅度相对前两年或有所缩小。迅速增长的供应量,对未来LNG价格的影响增大。

在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大宗商品“领头羊”原油期货价格的震荡变化下,2018年LNG价格波动起伏,一度出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季节脱轨现象,但相比于原油价格及上年LNG市场行情,变化幅度较小,市场整体趋稳。

2018年以来,国内LNG价格从2017年底的1.3万元/吨出厂历史高位开始震荡下行。随着供暖季结束,4-6月的LNG价格原本应大幅回落,在天然气重卡需求增长、西气东输管线检修限气和国际油价增长的带动下,出现逆势上涨,“淡季不淡”现象明显。

5月14日,国内165家LNG工厂平均出厂价格达到4433元/吨,较4月30日的均价上涨超过三成。目前,中国LNG价格指数主要分为出厂价(以国产LNG为主)和到站价(以进口LNG为主)。

据卓创资讯消息,2018年上半年,国内LNG均价约为4330元/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3.05%-22.67%。

下半年以来,LNG价格整体为小“V”型走势,呈现出与原油价格走势分化的趋势。

9月底,据生意社价格监测显示,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的能源板块,LNG为跌幅最大的大宗商品,环比下降9.81%,涨幅前三的大宗商品分别为Brent原油期货、二甲醚和WTI原油期货。

三季度以来,随着各地环保政策执行力度不减,LNG终端工业用户开工数量相比上年有所下降,抑制了LNG的需求。

截至9月30日,国内LNG均价为4031.25元/吨,同比上年上涨21.47%,较二季度价格小幅下调6.92%。

自2018年11月进入供暖季以来,伴随着国际油价暴跌,LNG价格却开始震荡上行。

气温成为LNG价格短期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与之呈负相关关系。气温回升,LNG供暖需求和价格下降;气温下降,LNG供暖需求和价格上升。

截至2018年12月28日,中国LNG市场均价为5138元/吨,周环比上涨2.62%。从日增长看,LNG价格已经出现“五连涨”。

12月中旬以来,国内频现全国性冷空气肆虐,多地气温骤降,民生供暖需求增长,价格出现上行空间。

预计在明年4月供暖季结束前,气温对LNG价格的作用仍持续凸显。

从短期看,元旦等节日危化品车辆限行政策的施行,或使LNG价格开启稳中下行模式,但下行幅度不大,预计在100-200元/吨。

2019年1月2日,中国LNG市场均价约为5300元/吨,其中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和山东等省的液厂开始降价50-200元/吨。

根据此前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中表示,2019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将继续保持供应紧平衡局面,天然气供应能力将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煤改气”等政策推动下,部分地区需求高峰期仍将存在供应紧张形势。

《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将达27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近8%。预计2019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达30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供需有望实现紧平衡。

在天然气市场供不应求的基本趋势下,预计2019年LNG价格有望继续上升。在天然气需求增速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供应成为左右天然气价格的最大因素之一。

2018年年初,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表示,截至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超过3500亿立方米,其中,2018年-2020年间,预计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13%。

2020年前,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有望得到大幅增长。从管道气看,年输气量380亿立方米的中俄东线,计划于2019年10月北段投产,2020年全线贯通。

在LNG供应方面,未来两年预计将有1055万吨LNG接收站项目投产。包括接收能力为260万吨/年的绥中港LNG项目,接收能力均为200万吨的江阴LNG储备站、潮州LNG储配和阳江LNG调峰储备库三大项目,以及接收能力为80万吨/年的深圳燃气LNG接收站、接收能力为60万吨/年的防城港LNG接收站和接收能力为55万吨/年的启东LNG接收站二期项目等。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已经投产LNG接收站22座,总接收能力每年近7000万吨。

在需求增长的带动下,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均加大了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预计2018年的产量将达16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其中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产量占比将达14.2%。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