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化工园区环境问题调查

   2009-07-08

108

          中国环境报消息:根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对江苏扬州化工园区环境污染问题群众来信的第二次批示,记者近日再次来到扬州化工园区,就有关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现场调查。

  关于化工园区规划面积问题据园区管委会介绍,2001年,仪征市经济开发区规划了4平方公里的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扬州市政府给省政府出具了《关于调整设立省级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的请示》,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同意,其时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006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及仪征市委、市政府将青山镇委托化工园区代为管理,形成了化工园区近60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范围。化工园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布点及用地均经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批准。不存在园区擅自扩大规划面积的问题。

  关于废气异味扰民问题记者了解到,化工园区成立以来,气味扰民现象确实存在,其来源主要是园区内优士化学、方顺粮油两家企业,以及化工园区以外的仪征化纤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气。

  记者在向化工园区周边群众调查时了解到,因化工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市民们闻到废气异味多与风向等气候条件有关。多数市民反映,近几年随着有关部门管理力度和工厂治理措施的加强,废气异味传出频率有所减少,但偶尔还会受到异味的影响。

  据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介绍,化工园区成立后,对废气扰民现象高度重视,督促优士化学、方顺粮油两家企业先后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废气专项治理。为了实时有效地监控园区废气排放情况,化工园区投资120万元,在园区高标准建成了江苏省首家化工特征污染因子空气自动监测站,并于今年4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

  记者在优士化学公司调查时了解到,针对废气扰民问题,这家公司已制定了整治方案,将于近期解决现场气味控制中已排查出的重点问题。公司还决定将设备大修提前到七八月完成,利用停车时机对部分技术难题进行集中研究,重点解决气味聚集和扩散问题。同时公司已与上海复旦大学污染控制中心等废气治理专业机构合作制定气味根治的系统化方案。

  据扬州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方顺粮油公司为根治恶臭污染,与上海佳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投资100万元,采用植物提取液吸收废气消除恶臭等先进治理技术,对公司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恶臭污染进行有效处理,这项工程预计7月中旬全部完成。废气处理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大大减少园区无组织废气排放量,园区异味扰民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扬州市已对扬州化工园区重新进行规划,调整产业布局。扬州市环保局和扬州化工园区管委会,已经联合复旦大学和上海一家废气治理公司,为化工园区的废气制定处理方案。扬州市领导已责令优士从人员、生产、设备3个方面加强管理,控制废气排放。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扬州市领导已经明确要求优士化学公司在进行异味污染整改治理的同时,着手拟定对异味主要产品贲亭酸甲酯项目的搬迁计划,搬离仪征城区,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搬迁时间,但他表示不会太久。

  关于胥浦河水质问题记者了解到,2008年3月以前,化工园区所有工业污水经预处理后全部进入仪征真州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2008年3月后,污水均进入化工园区青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到指定的长江排口(位于胥浦河入江口下游)。化工园区没有废水排入胥浦河。据仪征市环保局2008年对河道水质监测,胥浦河管桥监测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水域功能地表水Ⅳ类要求,河水无恶臭气味。

  关于青山污水处理厂的问题关于青山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取水口距离问题,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介绍说,青山污水处理厂已将化工园区内所有经企业预处理的工业污水按接管标准接收处理,处理后的尾水通过管道排入水务部门批准的长江排口,位于仪征市自来水取水口下游5.2公里,不存在“排口下游就是仪征自来水取水口”的问题。

  关于青山污水处理厂尾水总磷不能稳定达标问题,记者了解到,青山污水处理厂2008年3月投入试运行,10月以后,除总磷一个特征因子高出指标外,其余指标均已稳定达标排放。影响青山污水处理厂总磷指标的优士化学公司A1厂区草甘膦项目已投入近2000万元,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回收废水含磷物质再利用,有效降低废水中磷含量。目前厂区废水经处理后能够满足接管标准要求,仪征市环保局已同意项目投入试生产。

  据扬州市环保局介绍,目前,经过排污企业和青山污水处理厂共同攻关,特别是新加坡凯发新泉水务公司近期专门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采用更为高效的化学除磷药剂,总磷指标已明显下降。今年6月仪征市环境监测站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基本做到达标排放。近期该厂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工程建成后,总磷略超标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