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木兹海峡紧张局势升温对全球油气市场影响几何?

   2019-08-20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46

核心提示:7月19日,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了一艘英国油轮,而此前在同一区域,美国军方18日称他们击落了一架伊

7月19日,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了一艘英国油轮,而此前在同一区域,美国军方18日称他们击落了一架伊朗无人机。7月10日,英方称伊朗在波斯湾试图扣押两艘英国油轮,但未能成功,伊朗否认……事实上,近两个月以来,中东霍尔木兹海峡区域已经发生多起针对油轮和油气设施的袭击事件,该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近日刊文指出,作为全球石油运输极为重要的战略关口,霍尔木兹海峡地区形势的动荡将对全球石油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CSIS认为,近期一系列油轮遇袭事件表明,伊朗意图阻断霍尔木兹海峡的国际原油航运,这给全球石油市场敲响了警钟。事实上,自2018年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的制裁以来,伊朗一直对霍尔木兹海峡区域的原油航运“虎视眈眈”,但当时鉴于美国制裁尚未立即生效,且部分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进口伊朗原油的制裁豁免,伊朗原油出口量虽已下滑,但仍维持运转。2019年5月,美国政府决定结束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原油的制裁豁免,伊朗原油出口限制升级,其维护霍尔木兹海峡原油航运正常运转的意愿骤降,从而转向破坏该海峡区域的航运秩序,扰乱其他国家的原油出口。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原油航运最为重要的战略关卡之一。该海峡是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伊朗等产油大国原油出口的重要战略通道。除了沙特的East-West输油管道以及阿联酋的Habshan-Fujairah输油管道能够绕开该海峡通往波斯湾以外,并没有其他可替代的原油出口路径。上述两个管道的总输油量为350万桶/天,约占霍尔木兹海峡原油出口量的17%。但近期,此类输油设施也未能“幸免于难”。2019年5月,沙特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报告称,两架无人机对East-West管道输管道发动了袭击,而在阿联酋Fujairah港口附近,有4艘油轮遭到了蓄意破坏。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数据显示,2018年,流经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以及石油制品出口量达到2070万桶/天,约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21%。尽管部分油轮可以绕过霍尔木兹海峡到达目的地,但其航行时间较长,周转效率较低,而该海峡一旦封锁,全球原油供应量将减少1500万桶/天。

就原油贸易流向而言,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出口75%以上都流向亚洲。尽管中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但考虑到中国对石油的总体需求和进口渠道,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不及日本、韩国以及印度,因为以上三个国家的绝大多数原油进口都源于中东地区。即使美国已经快速转变成石油净出口国,但2018年美国仍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口原油135万桶/天。

然而,一旦霍尔木兹海峡原油航运受阻,其影响将不会局限于几个原油进口大国,而是会波及全球市场。相比较而言,供应受阻推升的高油价将给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中国等市场带来较大的经济冲击,而美国现在已经是原油净出口国,很快将成为高油价的受益者,因此面临的冲击相对较小。但美国市场也并不会“毫发无损”。首先,油价的上涨将直接推升美国国内汽油价格,并由此引发新的问题;其次,油价上涨将推升全球通胀水平,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抑制需求和投资,从而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霍尔木兹海峡对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该海峡也是卡塔尔和阿联酋LNG出口的必经之地,据英国石油公司(BP)测算,全球LNG出口量的25.6%将经过该海峡流向全球各地。虽然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LNG出口量仅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约3%,但相比原油市场,天然气市场的地域性和全球性关联更强,一旦该海峡区域LNG贸易受到干扰,将会给LNG进口国的能源定价带来重大影响。

目前来看,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区域的紧张形势仍将是推升全球油价的重要因素。但市场普遍的预期是,该区域的安保措施将得以加强,原油运输不会停滞。伊朗试图在较长时间内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意图将大概率不会得逞。

首先,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发表言论,对美国军事力量参与该海峡安保工作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但考虑到当前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美国不大可能短时间内大幅削减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事实上,近期美国已经加强了在该区域的军事部署。

第二,霍尔木兹海峡的动荡局势带来的影响波及全球多个国家,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声讨和谴责。各国或将快速行动起来,组织部署军事力量,以保证该海峡地区的航运秩序。

第三,对于伊朗而言,虽然原油出口量已经大幅削减,但仍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行少量的原油出口。目前伊朗的手段倾向于在背地里“耍滑头”,目的是扰乱该区域的原油出口贸易,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公然对抗国际法。(作者:王海军系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