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大港油田,夏雨阵阵,万物并秀,蕴藏着秋日收获的喜悦。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业务暨中油油服2019年年中工作会在这里召开。
今年年初,集团公司油气生产目标“高起步”,预计深井钻机和压裂车严重短缺。面对巨大压力,上半年中油油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钻机总量同比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尺数完成年度任务60%,同比提升8%,压裂段数同比增长25%,实现了任务“硬过半”,增储上产硕果累累。
“硬过半”的背后,工程技术业务经历了哪些新变化?如何让局部变化转为整体变革,推动服务保障实现整体跨越提升?这既是本次会议热议的问题,也是工程技术业务实现转型发展需要面对的必答题。
“上规模”到“提质量”
提速增效获历史性突破
2019年是中国石油增储上产的关键之年。勘探开发工作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增长。而相比去年,今年更显著的特点是,工作量增长主要不是来自井口数量的增多,而是结构变化加快,深井、水平井、高难度井占比迅速上升。
据了解,今年上游计划钻井数量比去年增长4%,但是计划进尺数却增长11%。这背后是深井数量大涨60%,水平井数量增加了1倍。在塔里木、新疆、西南等重点上产地区,“超深、超陡、超厚、超窄”等世界级工程难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跟上勘探开发对象的快速变化,担起服务保障的重任。“去年油服业务使出浑身解数,历经一次次鏖战。今年我们要使出洪荒之力,闯过一道道难关。”中油油服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工程技术分公司总经理秦永和在会上表示。
然而怎么应对工作量大涨?这两年,一场场硬仗下来,油服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走集约化增长、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控制钻机队伍规模和资产总量,把眼光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率上。
中油油服保持定力,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年”主线,精准施策,打出一系列服务保障组合拳,抓科技、强管理、提速度、创效益,加强沟通协调,明确主攻目标,优化生产组织,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完成工作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资源配置能力跃上新台阶,保障了资源需求。加强与油气田沟通协调,摸准靠实市场需求,全方位、多角度挖潜增效,完成市场资源战略性调整,共动用内外钻井队1600多支、压裂队120支,通过冬季施工、优化组织模式、统筹重大装备管理、强化总包外包管理、全方位持续提速提效等措施,释放钻机350多部、压裂车250部,既满足了整体资源需求,也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工程提速成绩斐然,从单点“打样”创指标逐渐向全面大提速发展。实施“钻井630示范工程”,压裂“九提九改”,打造提速标杆队、全面开展劳动竞赛、加大激励力度等措施,打出了一批先进指标,创造了一批新纪录。上半年,建井周期同比缩短6%,单队平均年进尺同比增长11.3%,常规和工厂化压裂分别提速18%和34%。
“四化”建设效果初显,为整体效率提升、实现本质安全奠定基础。标准化设计加快了设备更新改造,一代自动化钻机、2500型压裂车等新装备投用大大增强了保障能力;专业化服务实现了作业模式变革,实现了人力和装备资源的高效利用,组建拆搬安服务队和备压队各20支,作业效率同比提高10%以上。
“见树木”到“见森林”
找准发力方向推动转型升级
会议第一天召开“四化”示范工程专题推进会,170名代表冒雨参观渤海钻探“四化”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片井场新貌,一批批先进的指标纪录,一个个少井高产的经典案例,一款款适用的技术装备……这是看得见的变化,更是实实在在的变革。
“既见树木,更要见森林”,这是今年会议上频频提起的一句话,也是与会代表倍感紧迫的问题。
虽然目前工程技术业务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要让先进指标成为整体平均水平,让“四化”建设从个别队伍到普遍现象,让单队单机效率整体再上新水平,实现从“见树木”到“见森林”,这意味着工程技术服务保障能力要全方位整体跃升,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些会议代表指出,目前还存在不少制约工程技术能力整体提升的问题,例如基层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急需提高,现场管理标准不统一、协同性不足,一体化科研模式没有形成,装备性能无法满足水平井规模施工,统一的钻井信息系统缺乏等等。
“油服发展目前面对的最大矛盾是‘大而不强’。”秦永和在报告中指出。去年中油油服钻探企业工作量增长20%,但是营收增长不到10%,高端技术服务占比低,国内增储上产压力大,这些都需要加快业务转型发展,提升工程技术整体服务保障能力。
破解“见森林”的难题,方向在哪里?增储上产的目标,就是努力的方向。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郑新权指出,未来6年,中国石油继续保持勘探开发加快发展,稳油增气挑战多,钻井工作任务依旧很重,迫切需要在深井、水平井钻井提速上取得革命性进步。
破解“见森林”的难题,核心是什么?走管理技术型道路,实现集约化增长,就是关键核心。工程技术需要着眼当前,科学确定增量,更要立足长远,长抓精益管理,依靠盘活存量提效益,集约利用生产要素,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实现更少投入、更多产出、更优指标的高质量发展。
破解“见森林”的难题,条件有哪些?外部行业回暖,内部勇担使命,就是有利条件。国内外市场工作量持续增长,油气田企业与中油油服一体化协作更加紧密,齐力同心打赢勘探开发进攻战的高度共识,一体化推进海外油气业务高效发展的战略协同,上游提速提效得到政策全力支持,中油油服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一年来,油服上下一心,合力攻坚,树立了一批标杆指标和队伍,种下的“树木”深深扎下了根,为大面积复制、移植后的开花结果,为下一步“见森林”打了样、播了种。
“增动力”到“激活力”
将资源总量打造成为新优势
中国石油重点区域增储上产已经进入高峰期,未来几年工程技术服务保障任务艰巨。这一方面需要工程技术业务增强动力,加快节奏,更加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理性应对,优化资源总量、存量和增量间的关系,激发各类生产要素价值创造活力。
让存量资源的潜力发挥出来。中油油服将持之以恒抓工程提速,千方百计把平均指标提上去。今年将培育40支钻井提速标杆队,打出30口指标井,推广深井钻完井、“一趟钻”及工厂化作业等先进技术,加快“四化”建设,带动钻井整体再提速5%、深井再提速10%,实现队年均进尺增长10%。
让增量资源的优势补充进来。一方面投资持续向自动化深井钻机、压裂车组、连续油管等紧缺装备倾斜,带动资源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补齐技术和装备短板,加快打造物探、钻井、压裂三把“利剑”以及钻井KeepDrilling、物探GeoEast、测井FIlog三大核心软件,用创新驱动引领动能转换。
让人力资源的活力迸发出来。中油油服将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实施全员能力提升工程,抓好三项制度改革,开展新工艺新技术培训,有增有减,提素提质,将中油油服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将员工总量劣势转化为人才总量优势。
让各类资源要素流动起来、共享起来。中油油服按照“统筹、协同、共享、高效”原则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通跨企业的共享渠道,促进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顺畅流动,盘活闲置,调剂余缺,形成输出资源有收益、使用资源见效益的长效机制,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和效率效益优势。
会议强调,正值增储上产攻坚关口,也是对中油油服服务保障能力的全面检验。中油油服要统筹协调各类资源,持续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见实效,当好服务保障油气勘探开发主力军。这是指引,是激励,更是期待与责任。
截至8月13日,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在长庆致密气区完井30口,实现进尺12.76万米,创下致密气井最短钻井周期7.79天、最高机械钻速每小时34.86米等12项最优技术指标。 秦科善 齐永茂 摄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