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需求中心正向生活消费侧转移

   2019-09-16 石油商报

39

核心提示:8月22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着眼从当前到2050年全球能源转型和中

8月22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着眼从当前到2050年全球能源转型和中国能源变革趋势,连续第四年发布《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面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报告认为,将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

  中国石油集团规划计划部总经理杨华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方向日益成为共识,但对转型路径与预期进程的分歧也日益突出。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阶段性变化的表征,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能源发展进程,技术进步决定能源转型的边界,政策选择引导能源发展的节奏与力度。中国石油发布能源展望报告,就是希望给世界一个中国视角,从多角度推演能源转型的最佳路径。

  与2018年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相比,2019年版报告基于过去一年来发生的社会经济格局变化、能源政策的调整、传统和新兴技术趋势,报告在世界能源展望部分增设了逆全球化情景,同时设置了油气生产技术突破和氢能汽车更早突破两个案例。在中国能源展望部分,根据现阶段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增设了不同情景,即美丽中国情景和智能互联情景,并就氢能汽车更早突破案例进行了分析。ETRI副院长姜学峰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多路径分析,为行业决策提供更多视角和更多参考。

世界能源展望:油气生产西移、贸易东移趋势明显

在基准情景下,世界经济稳步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和电气化持续推进,增长主要来自亚太地区和非洲,将成为世界能源增长新的引擎。

展望期内,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2050年将达到182亿标油,年均增长0.89%。其中,2015~2035年年均增长1.2%,2036~2050年年均增长0.45%,增速逐渐放缓。基于发达国家人口基本稳定、服务业占比较高、基础设施完善、能源效率不断提升等影响,一次能源需求总体下降;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均收入将有明显提升,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最大一次能源需求地。

与此同时,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展望期内,清洁能源将满足世界能源需求的全部增量,非化石能源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求增长50亿吨标油,超过一次能源需求总增量48.5亿吨标油。到2050年,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需求总量占比达到56%。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升到28.4%,天然气占比上升到27.6%,超过石油占比的27%,成为第一大能源品种。

随着能效提高、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以及出行方式变革,导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逐渐放缓,预计2035年达到51.1亿吨峰值,2050年降至49.3亿吨。2015~2050年,由于发展转型和人口增长,亚太与非洲地区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地区。石油作为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未来仍将继续增长,并将于2035年后进入峰值平台期。然而,受技术创新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2030年前,世界原油产量增量的60%来自美洲,中东只占16%左右;2030年后,中东地区储量优势凸显,成为原油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展望期内,原油产量增长主要来自西半球,占世界增量的58.5%,中东占43.8%。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能源独立将改变世界原油贸易格局,2035年前世界原油贸易东移趋势明显。到2050年,亚太地区成为世界唯一原油净进口地区,原油净进口量将达13.9亿吨,比2015年增长25.3%;2035年净进口量达15.1亿吨,比2015年增长36.2%。2050年,亚太地区仍将承接世界95%以上的原油净进口量。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环境治理与污染物减排助推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205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将升至5.6万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61%,亚太地区对世界天然气需求增长的贡献达40.5%。分部门看,交通部门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年均增2.2%;发电部门保持最大天然气需求部门地位,需求由2015年的1.3万亿立方米升至2050年的2万亿立方米;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和城镇管网设施改造以及LNG可获得性和灵活性提升,使得居民需求成为天然气需求增长的第二大来源。

天然气产量由于技术进步和旺盛的需求持续增长。2015~205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4%。展望期内,天然气产量及产量增量呈现区域均衡特征,除欧洲外其他地区天然气产量均有所增长,增长最大的为北美和中东地区,产量增量占比均为21%左右。亚太地区成天然气需求与净进口增长集中地区。总体上,天然气跨洋贸易更加活跃,全球LNG市场更加繁荣。

此外,作为最大的单一碳排放源的电力产业,在世界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2050年水平将较2015年翻一番,其中发电增量的78%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

  中国能源展望:能源需求中心转向生活消费侧

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城镇化提升速度放缓,导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增速逐步放缓:2015~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增速为2.4%,2020~2035年为1.1%,2035~2050年为-0.2%。一次能源需求预计2035~2040年间进入峰值平台期,峰值为40亿吨标油(57吨标煤)。展望期内,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推动能源消费强度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2035和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升至28%和37.8%,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重分别降至40.5%和30.7%。油气占比在2035年后基本保持在31.5%左右;2035年,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分别为17.4%和14.2%;2050年,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分别15.2%和16.5%,一次能源需求结构将加快优化,呈现非化石、煤炭、油气三足鼎立态势。

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稳步推进,能源需求由生产侧转向消费侧。生产用能向生活用能的转变客观要求能源结构更清洁,促使天然气和电力占比不断上升,终端用能结构将继续维持电代煤、气代煤趋势。此外,终端用能将在2035年前后达峰。其中,工业用能在2025年前后达峰,高耗能产业占比将低于50%;交通用能在2035年后进入峰值平台期,建筑用能2050年前有望保持增长。

然而,由于单位GDP石油消费强度将持续下降,中国石油需求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为7.05亿吨;此后逐步回落,2050年为5.9亿吨。同时中国对世界石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小,中国石油需求占世界的比重在2020~2030年将稳定在13.5%左右,此后逐步回落。展望期内,石油仍主要用于交通运输,但原料属性将得到极大提升。交通用油占比将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50%以上,是石油需求的主导行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人均基础化工原料消费水平仍较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化工用油占比将从2018年的12.5%增加到2050年的30%。

此外,成品油呈汽缓柴降航煤快态势,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峰值约为3.8亿吨,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汽油和煤油。中国炼油能力总体将继续增加,综合考虑现有规划以及淘汰落后产能,预计2025年将在9亿~10亿吨/年,之后保持稳定。与此对应,中国原油加工量将于2025~2030年间达峰,峰值为7.5亿~8亿吨。

展望期内,受天然气可获得性大幅提升、环境污染治理、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等推动,中国天然气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2035年和2050年需求量分别为6100亿和6900亿立方米。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将是世界天然气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天然气需求占世界比重也将不断增加,将从目前的不足7.4%增加到2035年的12%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2035年和205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分别达到3000亿和3500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为增产主力。天然气也将继续在工业、建筑、电力、交通等领域的用能结构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煤炭需求已进入峰值平台期,2025年后随着工业用能及电煤需求达峰,煤炭需求量将逐步下降。2035和2050年煤炭需求仅是2018年的82%和61%。发电及现代煤化工将是中国煤炭规模化、清洁化利用的主要方向。

中国煤炭需求已进入峰值平台期,2025年后随着工业用能及电煤需求达峰,煤炭需求量将逐步下降。2035年和2050年煤炭需求仅是2018年的82%和61%。发电及现代煤化工将是中国煤炭规模化、清洁化利用的主要方向。同时,由于中国煤炭需求基数大,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中国长期内是世界最重要的煤炭需求市场。

而伴随智能化时代加快到来,用电量将快速增长,205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预计达12.2万亿千瓦时。发电结构将更加多元低碳,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将达58%左右。

  观点集萃

(本版图片由高景峰提供)

张玉清(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我国石油需求或将在2035年或2040年达到能源消费的平台期,达到7亿吨。

但我对石油需求在2030年是否能达到峰值还有所担忧。2018年,我国石油消费约

为6.2亿吨,现在距离2030年还有11年,要突破报告中的7亿吨的消费量,每年还

需增长1000万吨。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强力的政策推进、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2035年石油达峰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毛宗强(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学会(IAHE)副主席):

大力发展氢能的原因:一是面对地球不断升温,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二是关于能源安全,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大量的能源进口存

在安全隐患;三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国际氢能委员会提出,从现在到2030年将会

有约18%的新能源由氢能提供,而对于氢能的应用主要有:氢能发电、交通领域以

及高质量供热。

李瑞峰(国家能源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未来15年,煤炭仍将是主要能源,具体原因如下:一是煤炭是能源供应的压舱石,

二是能源消费的预备队(做五年规划,每次都是把清洁优质能源排上,有不足的地方再

用煤炭来补充),三是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助推器。

长期来看,我国是世界重要的煤炭需求市场。2018年,我国进口煤炭超过2.7亿吨,

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市场。未来,要利用好“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一是利用好煤炭

贸易格局,因无贸易壁垒,澳大利亚、印尼的煤炭竞争力比较强;二是利用好煤炭品种,

例如优质的炼焦煤以及动力煤;三是顺应煤炭开发布局西移的要求;四是关注煤炭以外的市场。

朱兴珊(中国石油集团规划计划部副总经济师):

天然气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竞争力不足,这需要理顺天然气产业链的价格,

将天然气产业价格向上游倾斜,鼓励上游生产,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二是天然气对外

依存度过高,一方面要加大国内天然气产量,另一方面要做好天然气储备,国家应建立

应急储备以防进口气中断,还有进口多元化也可应对进口气中断。

同时,我国在天然气发电方面具有巨大潜能。在天然气发电定位上,一是可做热电联

产和分布式的三联供,二是可为发电调峰,三是可稳定天然气供应。但还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天然气发电的定位不明确,二是价格的经济性不够,三是对天然气供应稳定性的担忧。

徐小东(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

随着工业化领域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力将成为增长最快的

终端能源品种。清洁、低碳、多元化的发电体系是我国未来发电体系的战略支点。我国

是缺油少气的国家,煤炭是主要能源品种,很大一部分煤炭转化为电力,水、风、太阳

能等新能源的90%也都转化为电力。我国终端能源电力比例接近26%,与发达国家差距

不大。未来,我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但由于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如何保障电力

系统的安全,如何抵御不可预见的事故,这是今后电力系统要做的长期工作。

戴家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

在所有的展望当中,讲的最多的是能源转型、怎么样清洁低碳。目前,全球

仍有16亿人没有现代能源供应。在ETRI预测中,即使到2050年仍有十几亿人口

没有办法解决能源贫困,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12亿人口与这最落后、最贫穷

的十几亿人口,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值得思考的是,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这个分层是不是长期的?即这12亿人口

解决了经济发展跟能源脱钩的问题,其他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发展跟能源是什么关

系?他们对能源需求的满足及发展差距是否会越拉越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