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清洁取暖高质量发展

   2019-09-06 中国能源报

43

核心提示:  编者按  清洁取暖是关系数亿人的民生、民心问题。当前,北方地区已经进入紧张的供暖筹备期,采暖问题正

  编者按

  清洁取暖是关系数亿人的民生、民心问题。当前,北方地区已经进入紧张的供暖筹备期,采暖问题正逐渐回到人们视野。8月27—28日,“2019国际清洁取暖峰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聚焦清洁取暖的有益经验及突出问题,与会嘉宾各抒己见,为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现特摘录部分嘉宾发言,以飨读者。

  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

  让“冬季抬头见蓝天”成为可能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作为重要使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作为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围绕建设五美城市,西咸新区在国内率先大面积推广城市供热新模式,建成供热面积600余万平方米,每个采暖季可替代标准煤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8万吨,为破解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了西咸样本。

因此可以说,城市发展方式在西咸演变升级,“夏季下雨不看海,冬季抬头见蓝天”在这里变为可能,创新的基因、良好的生态成为西咸新区最鲜明的标志。

自2015年启动第一个示范项目到2016年独立掌握核心技术,再到如今,新区已拥有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未来还将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持续深化中高温地热资源开发,积极开展地热在城镇供暖和工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应用。希望更多企业家发挥资本、技术、运营等优势,共享地热能,开发这一蓝海市场,为西咸新区乃至世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副司长吴险峰:

  重视因地制宜,清洁取暖可实现“一石多鸟”

清洁取暖直接关乎能否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时也是重大民生民心工程。近年来,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专门工作机制,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散煤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18年底完成治理约1000万户。实践表明,通过天然气、电、沼气、地热等方式替代散煤,是解决北方地区大气污染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且有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一石多鸟”,深受群众欢迎。

围绕清洁取暖路线,2017年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0年)》,第一句话就明确,“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与上述内容一脉相承。

其中,“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八个字,准确定义了“宜煤则煤”。规划也明确三类重点燃煤设施,即大型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大型燃煤锅炉房。治理初期,一些地区探索采用洁净煤替代方式,从实践来看治标不治本,地方财政投入不强,效果也不明显,存在劣质煤市场监管难、洁净煤价格高、不好燃用等制约,核心是解决不了有机碳问题。

对于“宜电则电”,改造要以可持续及取暖效果受欢迎的技术为主,积极推广集中式电采暖、蓄热式电采暖、空气源热泵等,不鼓励取暖效果差、群众意见大的电热毯、小太阳等简易方式。“煤改电”过程中,同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避免取暖用电高峰期出现电量不够导致断电等情况,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一道,按照既定技术路线,坚定不移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工作,通过多方动员、科学施策、精准核查,把群众温暖过冬放在首位,切实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记者朱妍/整理)

  中国能源报总编辑、总经理刘建林:

  为清洁取暖注入新活力

清洁取暖事关污染防治攻坚战,事关蓝天白云,事关百姓温暖过冬。清洁取暖自提出以来,无论政策力度、实施规模,还是发展影响,都前所未有。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政府,再到社会各界认真贯彻落实,短短几年,清洁取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能源行业专业垂直媒体,《中国能源报》积极参与清洁取暖事业,在宣传报道中充分发挥党属行业媒体的独特优势,多角度、多形式、全媒体发力,深入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广泛报道清洁取暖的各项举措,全面反映清洁取暖新探索、新进展、新成效,就清洁取暖这篇大文章讲故事、谈体会、提建议。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三大攻坚战之一,清洁取暖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推动清洁取暖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再接再厉,为清洁取暖事业注入新活力。一方面,通过深度报道精准推动行业切实作为,一如既往地发挥评论和深度报道优势,及时全面准确地解读清洁取暖工作,推动政府、行业以及企业以精准视角、思维和措施,切实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另一方面,切实反映清洁取暖工程中暴露的问题,找方法、找措施,在破与立中推进清洁取暖这一重大民生工程,通过一线调查,真正看透、讲透问题,聚民心、得民意、暖人心。

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政治任务、环境工程、民生工程,希望大家一起出实招、讲对策,为高效推动清洁取暖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郭伟:

  构建评价标准,让清洁取暖工作更有针对性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部委,共同组织了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中期评估工作,走遍北方15个省(市、区),对清洁取暖的各项任务展开全面、客观评估。目前,中期评估报告正在紧锣密鼓地最后完成中。

通过两个采暖季的实践,政府及全社会通力配合,清洁取暖取得显著成效。在北方地区,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增长,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应有贡献。在此带动下,以满足供热、供电为主要业务的综合能源服务,也成为能源行业的热点话题,推动了整个清洁取暖产业快速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其中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例如,清洁取暖一般分成城市、农村两个部分。城市供暖大比例采用集中燃煤、燃气供热,重要挑战之一是燃煤锅炉清洁化。农村清洁取暖作为一项新的事业,散煤替代任务很重。调研显示,农村居民对清洁取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方便智能、清洁及便宜三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多一些新的观念和理念,认真对待。

在完成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将对规划执行情况形成一套客观评价标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去发现问题,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

一是继续坚持“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热则热”的原则,各地要合理选择路线,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在保证更有效果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二是重点把居民的清洁取暖需求放在首位,把能源供应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老百姓温暖过冬。

三是大力促进相关政策的出台,保证清洁取暖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市场和价格机制,注重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作用,逐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既能让企业发展得更好,各种技术清洁化发展,也能保障居民在可承受价格范围内享受清洁取暖,实现可持续发展。

  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涛:

  这座“网红”新城凭啥“热”起来?

沣西新城作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近几年成了西安“网红”城市,我们在海绵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综合管廊、大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3年我们决定引进“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通过地下密闭的换热器把热量从地下导出来,只利用地下热量,所以对地下水或者地质环境不会产生扰动。分布式的地热供热系统,每一个换热井可以满足1.5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冬季采暖需求。如果不考虑输配系统能耗,近期通过改进工艺,1度电可以从地下交换出7度电所对应的热量。

今年年底沣西新城用中深层地热能供热面积可达500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覆盖供热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每100万平方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6吨。

我们探索了综合能源供应模式,建设了区内首座综合能源供应站。在绿化带建设地下综合能源站,地面建筑作为参观走廊,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中深层地热能等,同时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础,搭建一个智慧能源的综合管控平台,打造一个智能的系统,为周边69万平方米的商业写字楼、办公酒店,综合提供了供冷供热和生活热水。

2018年,我们成功获批国家能源局第三批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示范,计划在16平方公里范围内自主建设110KV变电站,以及110KV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网和系统,希望把更多可再生能源,包括来自于甘肃、青海的电量通过配售电交易纳入这张网,通过这张网把太阳能、风能、深层地热能等有效结合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向用户提供更多可靠、满意的综合能源服务。

我们目前计划在整个沣西新城建设12座综合能源调度枢纽,通过站和站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用户侧和需求侧有效连接。到2025年,我们可实现2000万平方米建筑物绿色能源的可覆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达到32.4%。(记者李玲/整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