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去年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以来,却迟迟无具体方案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在执行层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据了解,近日东营、淄博、日照、德州、滨州等地9家地炼企业已达成整合意向。这9家企业合计常减压加工能力2500万吨/年,拥有进口原油使用配额1480万吨/年。
数据显示,2018年,这9家企业原油加工量共1536万吨,汽柴油产量分别为437万吨和746万吨。按照山东省1:1.25的地炼炼化产能压减比例计算,这9家炼厂压减产能2500万吨。
《通知》也专门针对地炼行业转型升级提出目标。力争到2022年,将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
有观点认为,山东的石化产业规划的特点是“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同时采取减量替换,或逐步关停300万吨以下地炼产能,再进一步关停500万吨以下产能,推动炼化一体化,发展高端及精细化工项目。因此,山东省将在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和省政府公布的炼化产业集中度较高、产能较大的化工园区,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按照比例来实施,即新上4000万吨炼油产能,需淘汰5000万吨落后产能。目前达成整合意向的9家地炼企业压减产正对应着烟台裕龙炼化一期的2000万吨产能,是为大型项目上马“让路”。但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整合在数值上的匹配更像是巧合。
山东炼化产业结构单一,炼化一体化水平低,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短,缺少大型乙烯、芳烃装置配套,高端石化产品产出少,盈利能力弱。
“地炼企业中优质企业较少,与国内一流炼化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相比主营炼厂,地方炼厂常减压、催化、焦化等主体装置单套规模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优质炼化产能不足,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有业内人士指出。
业内人士表示,整合置换有利于山东地炼的进一步发展是大部分炼厂的共识、有利于解决目前地炼企业发展困境,山东省政府对此项目全力推进、一路绿灯。但整合难度前所未有,炼厂间利益微妙复杂,且市场并未恶劣到不联合便无法生存的地步。但有了第一批意向企业,山东炼化行业转型或将有实质推进,成为山东地炼重塑优势的起点。
此外,转型迫切的山东地炼还将面临“内外竞争不断”的局面,不仅要对抗浙石化与恒力石化两个“巨无霸”的南北夹击的竞争,更要面对山东省石化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山东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挤压”。
未来,如何科学有效实施规划、打破需求侧供应壁垒、实现油化并举由大到强,整合之路刚刚迈出第一步的山东地炼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