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对峙对中国能源安全影响到底有多大

   2019-08-30 石油商报

51

核心提示:  近1个月来,霍尔木兹海峡接连有3艘油轮被伊朗扣押,美伊对峙再度升级,并因外部大国的卷入更趋复杂化。

  近1个月来,霍尔木兹海峡接连有3艘油轮被伊朗扣押,美伊对峙再度升级,并因外部大国的卷入更趋复杂化。一方面英国新内阁在紧锣密鼓张罗脱欧的同时,在伊朗问题上也与欧盟拉开距离,为美国海湾“护航”行动扛旗助威,在美国威逼利诱下,新版反伊联盟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俄罗斯力挺伊朗,将首次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联合军演,维护其在中东战略利益的决心不容置疑。伊朗总统鲁哈尼所言不虚,“与伊朗的战争是战争之母”,不仅会借助伊朗在中东什叶派影响力辐射到叙利亚、也门、伊拉克、黎巴嫩等国,进而影响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局势,并会上升为美俄两个大国间的战略抗衡,伊朗战争绝不会是伊拉克战争的翻版,其对中东整体局势的破坏力是难于估量的。

  对中国能源安全而言,美伊对峙局势走向不仅关乎对伊朗石油进口利益,还关乎中东整体原油供给的“半壁江山”,坚持伊朗问题的外交解决,维护中东的和平稳定并非口号,而是中国重大战略利益所在。

仅考虑伊朗进口,对中国原油供给安全影响并不大

伊朗拥有全球第四大原油储量和第二大天然气储量,且资源开采程度低,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保持对伊朗原油贸易对维护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持续和反复的美伊对峙使得中国对伊朗原油进口面临高地缘政治风险,中国对伊朗原油进口长期处于宽幅波动状态。

近10年来,中国原油进口格局进一步多元化,对伊朗原油依赖程度逐年下降,即便对伊朗原油进口大幅收缩,对原油供给安全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伊朗在中国前十大原油进口国中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三位,下滑至2018年的第六位,占比从12%下降至6%;2019年5月中国对伊朗原油进口从2008年8月334.09万吨(约合81.6万桶/日)的历史高点,下滑至107.87万吨(约合26.4万桶每日),当月排名降至第10位。相比而言,中国对俄罗斯原油进口则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俄罗斯在中国前十大原油进口国中排名从2008年的第四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一位,进口规模达7158.92万吨(约合145.8万桶/日),约为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额的15.5%。

  绕不开的霍尔木兹海峡,悬在中国能源安全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油路咽喉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EIA分析报告数据,2018年途径霍尔木兹海峡石油(原油、凝析油、成品油)贸易流量约2100万桶/日,约占全球海上石油贸易的1/3,约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21%。且霍尔木兹海峡的运输要道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海湾国家中仅沙特、阿联酋拥有可绕过霍尔木兹海峡出口的输油管道,但目前最大管输能力仅650万桶/日。

此外,霍尔木兹海峡也是卡塔尔LNG出口的交通要道,2016年途经贸易量3.7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全球LNG贸易总量的30%。更重要的是全球可调峰的原油富裕产能主要集中在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三个海湾国家,霍尔木兹海峡危机会给市场造成巨大恐慌,急速推升油价。

据EIA统计,2018年途径霍尔木兹海峡的原油约78%运往亚洲,中、印、日、韩是霍尔木兹海峡途径原油的四大接收国,途径海峡的原油仅8%运往美国。霍尔木兹海峡一旦遭遇封锁,最受影响的必然是中、印、日、韩等严重依赖中东原油进口的亚洲国家。

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美伊对峙加剧,伊朗局势动荡将对中东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战争爆发、霍尔木兹海峡遭遇完全或部分封锁的极端情况下,将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中东原油断供的严重威胁,并会因油价飙升推高进口成本。

中国原油供给安全对中东地区存在“刚性”依赖,虽然中国对伊朗原油进口占比大幅下降,已从2008年的12%下降至2018年的6%,降幅达50%,但对中东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2018年从中东原油进口占比44%,较2008年仅下降6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中东原油进口对霍尔木兹海峡运输也存在“刚性”依赖,中国中东原油进口来源国中除也门外均为海湾国家,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运输,2018年中国从上述7国原油进口量达408.7万桶/日,占中东原油进口的99%。

在战争爆发的极端情况下,考虑美国同沙特、阿联酋的特殊关系,两国拥有的可替代管输很可能优先确保对美国及其盟国原油出口。

中国能源安全突围,坚持多元化与互利共赢之道

美伊对峙反映的不仅是两国地区战略利益和宗教文化及政治制度的深刻分歧,还反映了当前国际油气格局的深刻变化。能源独立及油气行业大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美国巩固和延续其全球霸权地位的重要王牌。伊朗和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长期化和持久化,一方面将导致伊朗油气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从而为美国油气大发展提供所需的市场份额和适合的油价;另一方面美国将油气出口与政治外交紧密相连,通过有选择性的制造地缘政治热点,打造“稳定”和“混乱”两大油气供给圈来控制盟友和遏制对手。

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将持续面临由中东地区动荡带来的原油供给威胁。中国需要积极发挥需求侧优势,在对外油气合作领域坚持政经分开原则。

一是要加强同日本、印度、欧洲等全球油气需求中心的协调,共同维护中东、中亚—俄罗斯、南美等全球油气供应主产区的稳定供给。

二是要加强同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油气供应大国的合作,极力避免美国将这些供应国纳入能源“新冷战”版图。

三是要从长期战略角度考虑对美国能源贸易合作,积极推进但不过度依赖,通过构建互利合作分化美国国内立场。

四是要持续优化中国原油进口结构,避免对中东原油过度依赖,综合考虑资源潜力、美国干涉可能、资源国政治经济稳定性、对中国原油出口依赖程度五大方面,构建相对稳定国主供国内需求、相对动荡国主供储备库建设、储备与需求动态协调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油气进口格局。

(彭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