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以来,亚洲LNG现货价格从10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以上一路下滑至目前的4.5美元/mmBTU,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
对于天然气消费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而言,LNG价格持续下探理应是增加进口的好时机,然而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我国LNG进口增速却呈现出“反常”的放缓态势。
来自卓创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LNG进口增幅约为19.5%,而去年同期增幅则高达49%。业内预计,三季度LNG进口增幅有可能进一步下降至10%以下。个中原因何在?
供需宽松致全球气价下行
“今年的国际LNG现货价格比较低,主要在于供给非常充足。”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贸易部副总经理熊欣对记者说。
随着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LNG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产品之一,并由此带动了全球LNG生产国产能的快速增长。
有统计显示,今年全球LNG生产国的新增供应量将在3000万吨以上,如果规划中的产能项目能在年底之前正常投产,这个数字甚至有望接近4000万吨。
但在需求端,今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亚洲地区作为全球LNG贸易的主要增量市场,LNG需求增长同步趋缓,日、中、韩作为排名全球前三的LNG进口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需求下滑。
全球性的供需宽松导致LNG现货价格持续下探。据悉,欧洲作为今年消纳全球新增LNG产量的最大市场,近期该地区LNG现货价格也已降至10多年来的新低。亚洲市场的LNG现货价格也处于近几年的低点。
“考虑到近一两年上游新增产能投产比较集中,我们认为2020年前国际天然气资源供应都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局面,2023年后随着新一波新增产能投产,供大于求的局面有可能再次出现。”熊欣认为。
国内进口增速不升反降
供需宽松、价格下行,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极大利好。“目前正是大量购入国际LNG资源的好时机。无论是长约还是现货,包括参股上游资产,对买方都很有利。”中海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说。
“目前的LNG现货价格即便是与管道气相比也有一定优势。因此对国内一部分接收站而言,完全可以自由采购现货。”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国建告诉记者。
以中石化为例,今年以来,该集团加大LNG进口力度,上半年LNG进口量同比猛增73%,其中天津LNG接收站月接船量维持高位运行,在5月份的传统消费淡季创下月接LNG船10艘的最高纪录。
“进口量大增有两大动因:一是满足、巩固市场需要做大总量,保供应;二是增量主要是现货,通过多进口现货能够摊薄长协成本,减少亏损,同增加接收站收入。”中石化长城燃气常务副总经理刘剑文对记者说。他进一步指出,上半年中石化进口的LNG现货资源贡献了集团约35%的LNG进口增量。
然而从上半年整体进口数据看,我国LNG进口量为28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69万吨,同比增幅为19.5%,而去年上半年我国LNG进口增量为783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9%。两相对比,LNG进口增速下滑态势明显。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国内LNG进口增幅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下滑。”熊欣解释说。“我们预计今年国内天然气的消费增幅应该在12%左右。目前进口管道气暂时还没有新的增量,只能依靠进口LNG与自产气上产。”国建进一步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海油、中石油等国内主要LNG进口商而言,其当前第一要务则是优先消纳价格高昂且照付不议的长协LNG资源。
按照惯例,国内企业一般在第四季度之前,即9、10月份安排第二年的长约进口计划。“实际上,去年‘三桶油’在安排今年的长约合同量时,对今年的形势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加上之前还有一些欠提的量,长约LNG量整体安排比较多,以致今年没有多少空间来多进口低价现货气。”有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说。
多措并举“消化”进口亏损
随着全球LNG供应主体日趋多元,LNG现货“风头”渐盛。据DNVGL最新发布的LNG市场前景展望报告,到下个十年的中期,大部分天然气供应的增量将以LNG的形式流向市场。
据悉,为增强天然气产业的竞争力,多数LNG买家开始倾向于签订短期化、小量化的高灵活度合同。国际LNG进口商组织(GIIGNL)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韩国和日本吸收了全球52%的天然气现货,共达4100万吨。
当前,在我国的进口LNG资源组合中,长约合同量约占到70%以上,中短期及现货进口量则不足30%。
在国家管网公司即将成立的背景下,面对低价而供应充足的现货,因背负照付不议高价长协资源而承受巨额倒挂亏损的“三大油公司”何以解困?
“依靠低价现货资源平抑长约亏损是不可能的。”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专家徐博直言,原因在于现货的量太少。“当前长约进口仍是保供主力,但如果进口太多现货资源,不仅会推动国际气价上升,国内的保供安全系数无疑也会随之下降。”
而在熊欣看来,参照原油市场情况,资源的可靠性也还要看供需。“实际上我国原油供应的安全性并没有因为合同是长约还是短约而出现过问题。市场的成熟度如果足够高、流动性足够强的话,长约、现货均不应成为影响保供的关键因素。”
熊欣指出,无论如何,低价对未来的新合同与民营企业将是更好的机遇。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低价资源的平衡作用将会得以显现。同时随着国际LNG现货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未来长约与现货的界限会逐渐趋于模糊,传统买家也可以通过“转卖”以优化进口资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长约亏损。
“解决上游的进口亏损必须统筹考虑、多措并举。”中国油气智库联盟专家刘满平进一步指出,例如改革意见里提到可通过“三桶油”在管网公司的股权收益来弥补,同时天然气终端价格还需要有适当调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