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
能源是反映中国和世界关系的一面镜子。上世纪50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我国实现了石油自给,大庆也成为几代人独立自强、战胜困难的缩影。90年代初,中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既曾受益于彼时的低油价,又是之后高油价时代的重要支撑。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乃至煤炭进口国,世界的能源价格深受中国经济表现和能源政策的影响,而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样受到世界的牵动。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能源维度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
加大非常规油气开采力度 降低石油消费需求
能源决定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为当前的能源进口难以被替代。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20%,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分别为70%和40%以上。中国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如此之多,容易让人忽略中国石油产量在全球能排进前五,天然气产量排名也是全球前十,但即使在消费增速已经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油气产量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仍然越来越大。
在石油方面,2016年以来,中国石油产量已经连续3年出现下降(2019年可能有温和上升),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自大庆开发60年来,国内开采成本较低、品位较高的石油已经被开发殆尽,类似沙特阿美那样的平均采油成本不到3美元的低成本石油很难再有。以现有油价要求的成本计算,中国一些地区的石油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开采出来。
在天然气方面,增产需要寄希望于中国储量排名全球第一的页岩气,但要想大规模增产,至少无法复制美国的路径。中国已经发现的页岩气主要集中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四川盆地,美国的既有技术未必适用于中国。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是靠大批敢冒风险、灵活创新的中小企业在能够吸引更多风险投资的高油价时代,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成功,这种场景可能很难在中国的制度和市场条件下重演。
总之,国际油价越低,高成本的国内油气资源开采越会受到抑制。同时,清洁煤和新能源虽能在发电、交通等领域节省一些油气,但目前已有的巨大市场需求,决定了中国的油气消费需求还会继续增长,在这两个趋势相向而行的情况下,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难以显著下降。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练好内功
当前的世界形势下,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只会越来越突出。国内曾有人对能源安全有过比较乐观的估计,认为可以信赖国际市场,最多不过是多花一些钱。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与美国博弈的加剧,外部供应中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
从供应来源看,由于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中国暂停从朝进口煤炭。因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对所有与伊朗做生意的第三方企业个人大搞长臂管辖,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大受冲击。委内瑞拉形势动荡,原油产量屡探历史新低,兼之美国对委升级制裁,中国从委进口石油也基本停滞。曾一度被视为潜在可靠能源供应的美国,对华天然气和石油出口的高增长也遭到中美贸易战的明显干扰。
从运输安全来看,“马六甲困局”还未化解,曼德海峡与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也不时被袭击和扣押。所有的这些重要海上能源通道,实际上又全都掌控在能源日益独立、对华日益不友好的美国政府手里。在2017年冬季的中国北方气荒中,中国在全球大量购买液化气,花了多少冤枉钱,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应该继续坚持,练好内功和加强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治理乃至塑造能力,将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提高新能源、清洁煤的能效是必要的,但也要做好未来再打一场类似大庆那样的大会战的心理与物质准备。另外,如何利用中国这一最大的消费市场,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有力的承诺,需要中国企业做出更多的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