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报道(下)

   2020-01-14 中国石油报

46

核心提示:2019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格外耀眼。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两国元首见证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投产

2019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格外耀眼。

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两国元首见证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投产通气。这一工程全线投产后每年将向我国输送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天然气进口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去年12月21日,长庆油田生产天然气突破400亿米立方米,全年达到412.3亿立方米。这是长庆油田继2013年突破300亿立方米之后又一历史性跨越。“磨刀石”上闹革命,长庆油田的成功,为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成更多大气田增添信心。

去年国庆期间,塔里木博孜9井试井成功,预示着塔里木油田又一个千亿方级大气田被发现,为西气东输供应再添后劲。这是继克拉2井、中秋1井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多年来,中国石油竭力建设大气田、大通道、大产业,主动拥抱天然气“黄金时代”的到来,为国家持续贡献“绿色GDP”,为人民不断输送蓝金“福气”,全力打造生态文明下更具魅力的中国“气质”。

  气势磅礴

  常规气成压舱石非常规气有突破

我国天然气产业起步较晚,上个世纪末,上游企业还曾为产出的天然气怎么卖掉而担忧。如今,天然气产业蓬勃兴起,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人们更是把目光聚焦到天然气。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油气产业一度呈现“重油轻气”状态。跨入新世纪,我国天然气生产进入快速增长期,建成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为代表的重要生产基地,油气产业呈现“油气并重”特点。但由于需求量远大于国内产量,我们还需要大量进口国外的天然气。

为满足下游市场需求,中国石油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从浅层向深层进军,常规与非常规并举,天然气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四川盆地深耕多年的西南油气田,2019年生产天然气268.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2亿立方米,增量占中国石油总增量的45%、全国的1/3。泸203井钻成我国首口百万立方米级页岩气井,川南页岩气年产量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8%,年产能跃上100亿立方米新台阶,巩固了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先行者和引领者地位。

西部茫茫戈壁荒漠,一直是我国油气大发现的重地。2019年,塔里木油田在博孜—大北区块新发现一个优质、高产、整装的千亿立方米气藏,实现了我国近8000米超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目前,这一区块已建和在建的探井与评价井有20口,为克拉2等西气东输主力气井再添后劲。

长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油气当量也是全国第一。2019年天然气产量突破4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5701万吨,创造了新纪录,同时实现5000万吨以上第七年稳产。

与此同时,其他气区稳产上产得到巩固。青海油田2019年生产天然气64亿立方米,大庆油田实现了连续9年天然气稳产,华北、大港等油田也都实现了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

天然气业务“加速跑”的背后,是持续深耕的结果。中国石油常规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已连续12年超过4000亿立方米。特别是2019年,中国石油在天然气勘探上取得10项重要成果,在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发现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形成9个千亿立方米整装规模储量区,全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厚家底”更加殷实。天然气产量连续3年超1000亿立方米,2019年创近年来最大增幅。

业绩都是奋斗出来的。回顾2019年,中国石油积极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精心落实《2018-2030年天然气发展规划》,突出高效勘探、战略发现、技术引领、规模效益,推动了常规气开发稳中有升、非常规气开发异军突起,促进了天然气业务大发展。

2019年年底,西南油气田和塔里木油田的日产能力都已跃上年产300亿立方米台阶,两个300亿的新大气田将于2020年年末在中国石油诞生,为我国天然气业务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气贯长虹

  构建全国一张网形成海外多通道

近年来,尽管上游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中国石油加快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去除国内输送短板,拓展海外进口渠道,由内而外,全方位畅通气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中俄东线北段是过去一年中国石油投资最大的互联互通工程,在增加海外气供应同时,使得东北输气管网布局更加完善。今年1月2日,中俄东线中段唐山—宝坻段正式投产通气,每天增输约2000万立方米。随着中俄东线加快建设,我国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等地区都会用上俄气,境内境外资源灵活调配能力显著提升。

从北到南,我国天然气管网日益密织。2019年12月31日,闽粤支干线广州—潮州段工程建成,有效填补了粤东地区天然气管道的空白。随着明年潮州—漳州段建成,将使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在福建形成一个三角形环网,资源调配更加灵活便利。

除了如火如荼的管道建设外,压气站建设也在加速推进。2019年,陕京四线鄂尔多斯等3座压气站增输工程投用,增加了北京地区西北侧供气能力,同时优化调配东北侧大唐煤制气气源、东南侧唐山LNG气源、南侧与西南侧陕京一二三线气源,构成更加可靠的环京供气网,每天增供2500万立方米。

2019年,除东北新增一条中俄东线“输送大动脉”外,西气东输、陕京系统、东北管网系统等支线及配套压气站工程也都在加快建设,全年完成24项互联互通工程,“全国一张网”的格局正在建立。

与此同时,与管网配套的内陆储气库、沿海LNG接收站建设加快实施,破瓶颈、补短板,提高储气能力,发挥LNG调峰优势。用气高峰时,中国石油储气库采气量与LNG气化入管量双破1亿立方米,在冬季调峰稳供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天然气管网建设全面提速,中国石油目前运营的天然气管道里程超5.4万公里,覆盖了除台湾以外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天然气受益人口达5亿多人。继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北气南输、海气登陆之后,目前还实现了南气北送、东北俄气入关,管网系统更加完善,逐步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管网格局。

放眼国际,我国加快构建全球大通道,推进管道气与液化天然气(LNG)多元进口,实现国内外资源互补,不断提升全球视野下的油气供应保障能力,促进能源产业链与市场价值链的有效衔接。

目前,中俄东线已经投入商业运营。这一工程实现了中俄双方资源与市场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双方管道沿线经济发展,中俄双方的能源外交也进一步得到稳固。

在我国西北方向,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为管道沿线国家开辟了多元化的出口渠道。2019年,中国通过中亚管道进口天然气约454亿立方米。多年来,这一管道已为沿线国家带来上百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和近万个就业机会。

在我国西南方向,中缅油气管道不仅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促进了管道沿线经济发展和当地民生改善。2019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超51亿立方米。截至目前,油气两条管道累计为缅甸带来直接经济收益5.2亿美元以上。

在我国沿海地区,通过中东、非洲、东南亚、南美等航线,我国从19个国家进口LNG。2019年前9个月,我国从海外进口LNG4300万吨,同比增长18.9%。海外供气渠道不断拓展,供应量稳定增加,多元保障格局已经形成。

  气润神州

  发展绿色GDP提高群众满意度

天然气为美好生活而来。从我国古人“火井煮盐”、火把照明,到如今广泛应用于工业燃料、城镇燃气、工业发电、化工等领域,天然气与其他传统能源及新能源的比较优势,让它成为当下最现实的能源选择。中国石油顺势而为、因时而动,结合国内天然气下游产业发展特征,全力打造黄金终端,加快市场供应,助力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我国传统燃煤区山西因为天然气的利用正在发生喜人变化。在中国石油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2月28日,山西华能太原东山燃机热电供气项目顺利投产,可实现1500万平方米清洁供暖。项目实施后,山西每年减少燃煤12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近1500吨,促进了“气化山西”工程实施。这是中国石油助力地方经济“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推进“煤改气”,“兰州蓝”“北京蓝”正成为中国城市的亮丽名片。2019年,中国石油为甘肃省供应天然气同比增加18.6%,继续助力北方燃煤型城市转型发展。

从北京市来看,全市使用的天然气95%以上来自中国石油。2018年北京市PM2.5比2013年下降43%,2019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低纪录,“北京蓝”从稀缺品变成新常态,北京市被国际组织誉为践行绿色发展的“宜居之都”,广泛使用天然气功不可没。

兰州市、北京市是我国北方城市推进“煤改气”带来新变化的优秀代表。目前,“煤改气”工程正从北方2+26重点城市逐步“南移”。中国石油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加快推动天然气利用,保护好祖国的“碧水蓝天”。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终端包括城镇燃气、CNG、LNG加气站、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等业务。拥有各类加气站点1200余座,LNG工厂24座,LNG接收站3座,年接卸能力1900万吨,约占国内接卸能力的38%。

为帮助地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国石油还“变废为宝”,把焦炉气转化为LNG。四川省乌海市每年生产焦炭产出大量焦炉煤气,中国石油把当地焦炉煤气作为生产LNG原料气。目前工厂每年可回收利用当地焦炉煤气30亿标准立方米,产出约50万吨LNG,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石油继续深化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天然气销售终端业务发展。2019年,中国石油的居民、工商业等各类终端用户突破1000万户,市场供应量再创新高,天然气在我国“蓝天保卫战”和绿色GDP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有可能会打破先进工业化国家所遵循的传统能源发展轨迹,提供一种新的低碳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气质”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尊重。呵护祖国碧水蓝天,助力发展绿色GDP,让人民在美丽生态环境中幸福生活,中国石油一直在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