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今年能否圆梦“成品油出口”?

   2020-01-09 中国能源报

63

核心提示:近两年,民营企业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人才储备和相关贸易经验等都有一定提升,民营企业出口成品油已具备

近两年,民营企业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人才储备和相关贸易经验等都有一定提升,民营企业出口成品油已具备基础。放开民企成品油出口权是大势所趋。

中共中央、国务院稍早前印发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成品油出口。在业内看来,这是国家向民营企业放开成品油出口权的信号。但商务部日前下发的2020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中,却仍未出现民营企业的身影。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共计2800万吨,同比增加30%。出口配额仍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中航油五家国有企业包揽。换言之,至少在2020年前几个月中,民营企业仍无缘成品油出口。

那么,民营企业目前是否具备参与成品油出口的条件?2020年会否有所突破?

  “放开民企成品油出口权是大势所趋”

“我们有成品油出口的需求,因为现在国内成品油市场处于整体过剩状态,民企在只能内销的情况下,利润空间是非常窄的。”山东一家民营炼厂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直言。

东明石化集团副总裁张留成也对记者表示,希望能够放开成品油出口。“当前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东南亚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成品油的供需缺口很大,我们希望能够多出口成品油,并且一般国际成品油的价格要比国内价格高一点,利润空间更大。”

在当前我国炼油产能日趋过剩的背景下,随着2019年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等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相继投产,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更趋于白热化。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品油终端消费增速放缓至2.8%,预计2020年增速将进一步降低至2.2%,而成品油出口量将继续增加,或将成为亚太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国。

“近年来我国成品油过剩局面导致出口需求逐渐增大,之前成品油出口配额只给国营企业,因为他们体量大,占比较高,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特别是这两年新上马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包括恒力、浙江石化,以及未来将要上马的盛虹石化、河北曹妃甸一些新的炼厂等,很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体量增大,具备了与国营企业在国际上同台竞争的能力,所以放开民企成品油出口配额是大势所趋。”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主任工程师王利宁说。

  “民企出口成品油已具备相应基础”

事实上,成品油出口权向民营企业放开并非没有先例。

早在2015年末,东明石化曾获批1万吨的汽油出口配额,虽相对于国营企业配额占比微乎其微,但却打破了出口配额仅国营企业独有的局面。2016年,山东12家地方炼厂获得了累计167.5万吨的成品油出口配额,但实际完成量不足100万吨,完成率60%左右。2017年开始,商务部成品油出口配额中便无民营企业的身影。

在上述山东民营炼厂相关负责人看来,当年配额完成情况不好“是很正常的事”。“此前申请配额时,港口、物流设施都不行,大家一窝蜂地想出口,但港口就那么1—2个,想出也出不去。另外,对民营企业放开出口,大部分是在2016年下半年了,半年的时间想要完成出口配额,不太现实。”

对此,张留成也表达了相同看法:“当年只给半年的时间出口,再加上很多地方没有出口的仓储、物流设施,企业要把这些建起来,至少得一年多的时间,受制于当时的基础条件,肯定完不成任务。如果现在能对我们放开,我们马上就能打造物流设施,一年多的时间就够了。”

中宇资讯分析师许磊则表示:“当时民营企业都是第一次出口成品油,国际贸易的一些操作经验不足,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不如国营企业。但这两年整个地炼的产品,包括质量和品牌影响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这几年民营企业慢慢成熟,对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另外这两年原油进口权放开,他们有了相关的贸易经验。民企出口成品油已具备相应基础。”王利宁说。

  “要一步步落实,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

不过,对于文件中提及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多位受访者表示,具体落实的话还得有一个过渡期,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

“现在相当于出了一个指导的方向,但是具体怎么落实,肯定得有一个标准。例如,如果给了恒力、浙江石化配额,要不要给山东那几家大的炼厂,然后以什么标准给,我觉得都要一步步落实,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王利宁表示。

许磊也表示,成品油出口权放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需要过渡一下,不可能马上放开。但是像恒力、浙石化这种大型的炼厂,虽然是以化工品为主,但他们的成品油产量可能也在900万吨/年左右,是比较大的。如果没有出口配额的话,势必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并且他们的储运、公路、码头等设施基本上比较完善,出口的条件是完全具备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