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能源体制改革大事多

   2020-01-03 中国能源报

99

核心提示:  编者按:改革者,势必站在风口浪尖。体制机制改革对任一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内生性、根本性影响。能源领域

  编者按:改革者,势必站在风口浪尖。体制机制改革对任一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内生性、根本性影响。能源领域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行业,其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必然是全局性、革命性的。2019年,能源产业改革推动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动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水到渠成。体制机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为2019年及今后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了坚实制度基础。值此岁末,本报特别梳理刊发2019年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大事,辞旧迎新。

国家管网公司挂牌油气改革开新篇

12月9日,酝酿多年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终于挂牌成立,意味着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关注度最高、实现难度最大的“网销分离”向前实质迈进。这是天然气行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必将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手里,三家企业借助管道的天然垄断优势,对天然气生产、运输、销售实施上下游一体化策略,对于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大,原有管网建设、运营和管理方式以及管道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已经难以匹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框架的油气行业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应运而生。其中,国家管网公司肩负“管住中间”这一历史使命,其成立被行业寄予厚望。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天然气输送和销售彻底解除捆绑,石油央企主导上游资源的格局也将逐步被打破,我国天然气整体生产供应能力有望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其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管网公司成立只是第一步,未来新旧模式如何顺利过渡,并实质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具挑战性,也更值得期待。(仝晓波)

告别标杆电价“风光”拉开竞价大幕

过渡之年,气象万千。2019年,光伏、风电走在从标杆电价向全面平价跨越的征途上,风雨兼程,日暮不赏。

这是“竞价”与“平价”共舞的一年。

这一年,风电、光伏的标杆电价成为历史,竞价上网遍地开花。市场在可再生能源建设开发的资源配置中逐渐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年,250个试点项目正式公布,光伏、风电平价上网的大幕缓缓拉开。

告别高补贴,“阵痛”在所难免。5月,风电上网电价政策正式明确: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抢装”随即触发,风电供应链全面吃紧。同样是5月,光伏发电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姗姗来迟,年中才尘埃落定的竞价结果直接拉低了全年的装机水平。今年前10个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约17.5吉瓦,同比下滑51.38%。

“阵痛”背后,度电成本的降低正成为全行业走向“新生”的共同希望。设备商、开发商、运营商精打细算,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轮番登场,如何提质、怎样增效,褪去依靠补贴的稚嫩,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成熟,风电、光伏全产业链正在共挖降本空间,迎接全面平价时代的到来。

小荷已露尖尖角,蜻蜓纷飞而至,风光无限好。

(姚金楠)

现货试点全落地电改进入攻坚期

6月26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现货市场模拟试运行启动。从2018年8月到今年6月,从广东到内蒙古,第一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已全部进入试运行。

“无现货不市场”,电力商品特殊的性质,更决定了电力现货交易在整个电力市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与之相互依存的电力辅助服务,还是对电价敏感的储能等相关行业,其发展均离不开电力现货市场的落地。期待8个试点能够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指导改革进程迈出下一步。

从目前来看,电力现货市场的推进,已经开始为电力体制改革注入全新活力。例如,售电行业经历了改革初期的疯狂与随之而来的骤冷,购售电价差也随着市场主体趋于理性而大幅“缩水”。活下来的售电公司不再盲目地“扩张”用户规模,开始认真学习新技术、研究新市场,凭借更有价值的服务争取合同。现货市场的到来,对售电公司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加有效的价格信号将创造更加多元的用户需求,有实力的售电公司将在更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卢彬)

“能源革命”综改试点启动

能源革命势在必行,以煤为主的格局,决定了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与首要任务。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能源革命在山西率先启幕。据此,山西进一步将重点任务细化为“八个变革,一个合作”,推出了十五项变革性、牵引性重点措施,加快建设五大基地,力争实现从“煤老大”向“排头兵”的跨越。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年产原煤量长期占到全国的1/4以上,其中70%以上外调,为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同时,“一煤独大”的结构性束缚也困扰其多年,“年年喊转型、年年难转动”的怪圈亟待打破。

赋予综合改革试点的国家使命,给予系统集成、含金量很高的改革授权,正是国家对山西改革发展的又一次顶层设计和大力支持。反过来,实现煤与非煤的“结构反转”,不仅事关山西一地发展,更是为全国能源革命探路。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善谋善为、积极进取。

(朱妍)

“煤电联动”取消煤电格局重塑

煤电行业的经营困境2019年仍在持续,行业亏损面保持在50%左右。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动力煤价格在持续近三年高位运行后,开始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中国电煤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综合价在12月底开始降至570元/吨以下,煤价回归“绿色区间”不再是一厢情愿。

煤价的下行,让煤电行业看到了业绩反转的希望,但仍然有一些企业没能撑到最后。今年以来,从大唐连城到国电宣威,“破产”开始蔓延到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五大发电央企。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1月起,“基准价+上下浮动”机制将正式取代标杆电价,煤电行业面临的市场化挑战将更加严峻。

市场竞争势必会优胜劣汰,而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重塑煤电行业的格局。根据国资委发布的整合方案,五大发电央企位于西北五省区的煤电资产将重新划分,这一动作无疑体现了国资委对西北地区煤电减亏的决心,而西北区域的市场变化必将向邻近省区传导,其整合成果也将向中、东部省份的煤电发展与规划传递新的信号。

煤价下行、电价放开、资产整合……煤电行业正经历着“黎明前的黑夜”。打铁还得自身硬,煤电企业所要做的,唯有继续坚持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原则,做好主业,等待黎明的到来。

(卢彬)

核电重启“华龙”批量开建

2019年,核电结束三年来的“零核准”,按下重启键。

年初,福建漳州核电一期和广东太平岭核电一期共4台华龙一号机组,以及山东荣成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工程获得国家核准。随着漳州核电1号机组10月开建,华龙一号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而国和一号自一季度开工至今,保持了稳步建设的进度。

2019年核电共投产3台机组。截至11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47台,装机4875.1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数12台,装机容量1295.5万千瓦,居世界首位。

目前,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首堆处于“孕育期”,华龙一号国内外首堆均完成冷试,其中福清核电5号机组预计2020年并网,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按期建成的第三代核电项目。

从今年投产和新核准项目的情况看,《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提出的2020年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的目标无法完成,但自主三代项目陆续开工,给核电行业带来“复苏”期待。尤其是在能源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核电产业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自主创新、补齐短板、规模发展、参与市场竞争、提升经济性,都将成为整个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蜕变”的关键。

(朱学蕊)

电网严控投资探路高质量发展

年近岁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先后发文严控投资。其中,国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指出,各部门各单位以产出定投入,严控电网投资规模并加强投资管理,亏损单位不再新増投资;南网印发的《优化投资和成本管控措施(2019年版)》也要求,强化电网投资全过程管控及投入产出机制建设,非管制业务要聚焦战略转型方向优化布局。

两大电网企业投资“刹车”的背景是各级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这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其中,内部原因主要是基层重投入、轻收益和管理不到位等;外部因素与国家要求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和下调输配电价密切相关,例如,仅国网一家,2018年就减轻相关用户电费负担915亿元,预计2019年全年共降低用户成本负担641亿元。

电网企业转型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电改不断深入。电改的核心是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但是,目前两大电网企业既有垄断性质业务,也有经营竞争性业务,同时也承担着许多社会责任,其企业定位并不清晰,导致相关电价难以像商品价格一样通过市场化确定。两大电网均将“扭亏损、控负债、提质增效”作为核心,或许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

(苏南)

杜绝“一刀切”污染治理更精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在于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是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期,各项措施持续强化。而在啃硬骨头的同时,治理也走向精准化,对此前长期存在的“一刀切”行为零容忍。

在政策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做法,严肃查处集中停工、停业等“一刀切”行为。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首次提出差异化管控,对于符合要求的排放企业,“不停产、不限产、不检查、不打扰”。即便是重中之重的散煤治理,也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在新的取暖方式没有稳定供应前,原有设施不予“一刀切”式拆除……

决不能让发展压力干扰环境治理,同样也不能以环保为借口、简单粗暴治理。例如火电、煤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等措施,完全可实现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治理越精准,才能避免误伤先进企业,才能激发治污内生动力,以良药治愈沉疴,让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朱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