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历时18个月,由我国自主集成的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当日在青岛成功交付巴西业主,创造了国际超大型FPSO交付的新速度。这也是继去年P67后中国海油又一艘世界级FPSO成功实现交付。P67、P70“姊妹船”的双双交付,不仅为中国和巴西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搭建了友谊桥梁,也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并助推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作为开发海洋石油的关键设备,FPSO是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生产设施,被称为“海上油气处理厂”。与其他形式石油生产平台相比,FPSO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的优点,广泛适合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已成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流生产方式。因其造价高昂、建造难度大、集成程度高,一向被称为石油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2015年5月,中国海油承揽下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67和P70两艘FPSO “姊妹船”的详细设计、采办、部分模块建造、运输以及整船的集成、调试、拖航、交付等工作。2018年5月16日,P67成功在青岛交付巴西,开创了我国自主集成并成功交付世界级超大型FPSO的先河。
作为P67的“姊妹船”,此次交付的P70在外观、尺寸、能力上,都与“姐姐”高度相似,两者堪比FPSO界的“双胞胎”。据悉,P70总长超过300米,总宽约74米,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其设计寿命25年,作业水深2200米,年产量达到1/4个大庆油田,储油量160万桶,天然气处理能力600万标方/天,最大排水量达35万吨,堪称海上“巨无霸”。
对于动辄投资几百亿元的海上油田来说,承担着油气处理核心业务的FPSO能否按时交付,直接关系着油田的如期投产和成本管控,FPSO晚交付一天,将对油田带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收益影响。
集成化程度高、工程工作量大、项目周期紧张、工程界面复杂是这个“超级海上工程”的主要难点。在P70的甲板上,密布着17个功能模块,最大的重达2600多吨,7层楼高,这些模块负责对海底油气进行加工处理,是高度集成的海上油气加工厂。整个建造过程中,P70消耗钢材就达到4.5万吨,相当于1000多辆重型坦克叠加在一起的重量。铺设的电缆长度达到150万米,相当于由北京至上海的距离。
在短短1年半的建造集成过程中,中国海油组织了近千人的项目团队,对项目的技术难点和管理难点进行攻关,先后完成了190多项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项目人员还创新性地应用了智能化界面管理系统,借助可视化、数字化、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FPSO工程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刷新了国内自主集成同等规模FPSO的速度记录,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高端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由于P70本身没有动力,不能在海上自航,它将通过“船背船”的干拖方式,由世界上承重能力最大的半潜式运输船——“先锋号”将其“驮”在背上运往巴西。P70将途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航行12000海里到达巴西,整个航程需要约45天。抵达大洋彼岸后,P70将和它的“姊妹船”P67一起在巴西东南海域桑托斯盆地盐下油田作业服役。
中国海油FPSO浮体业务的发展,不仅提升了自身在高端海洋工程领域的整体实力,也有力地带动了国内机电、冶金等多个传统民族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以P70为例,其国内采办金额约3.8亿元,国产化比例达到了80%,辐射带动了国内100多家设备生产厂商实现了“走出去”。据悉,仅电缆采办一项,在引入国内供应商后,直接节省预算达1500万元。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在竞争激烈的南美浮体市场上,中国海油已经打出了中国海工制造的响亮品牌,为公司继续发力高端海洋工程建设、开拓国际海工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中国海油将持续强化FPSO核心能力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领域合作,助力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积极“走出去”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