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经济运行热点

   2019-10-23 新华网

108

核心提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2%。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如何看待一些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厂?物价走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2%。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如何看待一些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厂?物价走势如何?“中欧班列返程空箱”传闻怎么看?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对这些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中国经济严重放缓”没有依据、站不住脚   “个别外媒质疑我国经济数据,认为我国经济‘严重放缓’,这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站不住脚的。”袁达回应称。   实物量指标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袁达说,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超5亿人次,收费公路交通流量达3.7亿辆次;10月1日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713万人次,刷新国庆假期单日客运量历史纪录。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4%,其中工业、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8.7%;货运量增长5.9%,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6.1%。   “实物量指标能够支撑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的判断。”袁达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既实现了“稳”,又取得了“进”,非常不容易。   他强调,我国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要就业扩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发展质量效益逐步提高,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袁达说,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优势不断显现,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发展动力日益增强,发展信心更加坚定。“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走出去”设厂属正常市场现象   针对一些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设厂的现象,袁达说,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已进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设厂经营以及开展投资合作,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袁达强调,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发展完善,产业链配套齐备完整,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经济发展向好、产业持续升级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大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外资准入,大力推动减税降费,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化、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在综合权衡各方面条件后,继续到中国投资兴业,在中国扎根发展。”袁达说。   他指出,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在进行境外投资和“走出去”时,面临投资所在国用地、用工、政策不稳定和文化、法律差异等困难风险。提醒相关企业更加重视做好投资前期评估,反复比较、审慎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保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   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袁达说,当前CPI上涨的原因仍是结构性的。主要是在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下,猪肉供应偏紧,猪肉及其替代相关品价格明显上涨。   袁达说,保持物价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一步将着力增强供应能力,着力开展储备调节,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年初至今,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55亿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针对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和物价运行的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频次。”袁达强调,指导各地认真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基本生活;根据需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达92%   针对“中欧班列返程空箱”的传闻,袁达称,中欧班列开行5年多来,从初期培育走向成熟壮大、从纷争无序走向竞争合作,成为沿线国家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开行质量显著提升,空箱状况明显改善,综合重箱率达92%。“去程班列基本都是重箱,回程班列从无到有,去年达到‘去三回二’,今年实现‘去一回一’,重箱率超过80%。”他说。   袁达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年均增长133%,累计开行1.82万列,运送货物近157万标箱,联通亚欧大陆110多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其中,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6363列,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   此外,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运输货物品类从原来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服装、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等,整车进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行业创新力显著增强。(新华社记者安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