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化工频道消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中国化学工业面临比其他行业更为严峻的挑战。在环境保护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化工企业已呈现出向各种化工园区集聚发展的态势,各地争先恐后地建设化工园区,是想借助这一趋势,抢占化工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制高点。但由于化工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大、三废产量大、物流量大等生产特点,因此统筹各个方面的资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化工园区面临的真正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国内仅省级以上的化工园区达60多家。这些化工园区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的长江两岸沿线地区(南京、南通、张家港、泰兴、无锡、常州等),浙江的宁波、上虞地区,广东的惠州、珠海、茂名地区,福建的泉州以及天津、北京、山东等地,已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高功能化产品和深加工为特征的现代化化工生产园区。由于我国的石油化工园区建设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环境保护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在国家和地方的许多政策扶持下,我国化工企业才开始向集团化、大型化转化、改组,并形成了许多竞争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的化学工业集中区。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化工园区相比,我国化工园区的产业集群度不高,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企业间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变副产物和废物为资源等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一些园区为了地方经济和园区的发展,以牺牲环保和土地、石油、天然气、水、电等资源为代价,引进企业时并不考虑其技术含量及污染程度,导致目前许多开发园区产业结构失衡,真正的高科技领域涉足不多,大部分都是传统产业领域,有的甚至是国外已经禁止生产的高污染项目。
现代化工园必须尽量实现在有限地域内的集约生产,这样既可以节约空间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控制污染,为此规划建设以五个“一体化”为原则:
1、产业发展一体化。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的特点,形成化工项目链;
2、公用辅助一体化。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消耗,根据园区内部主体项目对水、电、气等的需求总量,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现区内能源的统一供给。
3、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与各个化工反应装置连成一体的专用输送管道及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将区域内的原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速地运送到目的地,形成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
4、环境保护一体化。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并对各化工装置排放的三废集中起来,运用先进的技术统一处理,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化工园区达到生产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5、管理服务一体化。为进区的业主提供“一站式”办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属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化工园区都能得到全面、优质的服务,有一种互为一体的归属感。同时结合市场经济手段向各业主提供后勤“一条龙”服务,使各生产单位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其核心活动,实现高效运作。
在中国经济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化工园区为中国化工产业从传统模式向集团化、大型化转变作出了贡献。在新形势下,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这就要求化工园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高附加值产品,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道路,为我国化工产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健康成长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