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库建设迎来黄金期 天然气发展仍需完善供储销体系

   2019-10-11 中国产经新闻网

35

核心提示:寒气逼近,秋意正浓。天气越来越冷,老百姓对于天然气的需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气荒问

寒气逼近,秋意正浓。

天气越来越冷,老百姓对于天然气的需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气荒”问题。

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等因素等驱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明显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8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增速呈波动变化。

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表观消费量达到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5%,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7.8%;日最高用气量首次突破10亿立方米,达到10.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

根据发改委数据显示,2019年1-3月,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7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60%。对比我国产量与消费量来看,我国天然气的供给量明显小于需求量,进口的依赖逐渐增强。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9)》白皮书。报告指出,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但行业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储气建设提速

此前,发改委、能源局召开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储气设施建设督查总结电视电话会。会议指出,各个地区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千方百计保障上游气源足额供应;二是确保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按期投产;三是尽快补齐储气能力建设短板;四是加快合同签订和有序推进“煤改气”工作;五是切实保障民生用气需求;六是保障天然气基础设施安全平稳运行。

值得欣喜的是,现在,各地区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天然气储气能力不足这一瓶颈,目前,各地的储气库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据了解,重庆气矿承担的总投资7亿元的相国寺储气库扩容项目已正式启动。随后该市还将建设5座大型储气库(其中2025年前建设3座,2035年前再建设2座),从而使本地库容量达到约352亿立方米,足够重庆市民生活用气56个月。

这些大型储气库具备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以及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三大功能。它们建成投运后,将有效缓解川渝地区冬季天然气供需矛盾,为重庆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构建更为健全的能源体系。

重庆气矿相关负责人介绍,储气库建设主要是针对枯竭型气田,依托其圈闭、密封性较好,储存空间较大的特点进行二次利用。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储气库修建力度,计划形成西南、东北、新疆、陕西四大地域性储气库群。重庆的储气库群不但要服务地方发展,更要在保障国内能源供应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地下储气库将在中国的油气消费、油气安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库目标将从目前的调峰型向战略储备型方向延伸及发展,建库技术水平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卓创资讯分析师冯海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冯海成指出,地下储气库具有以下优点:储存量大,机动性强,调峰范围广;经济合理,虽然造价高,但是经久耐用,使用年限长达30~50年或更长;安全系数大,安全性远远高于地面设施。

除重庆以外,湖北、江苏、河北、陕西等地都在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扬州中燃公司LNG应急调峰储备站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工程今年底投用后,将缓解冬季用气难题,为市区天然气调峰供气和冬季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安出台了“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方案要求“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等可中断用户,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天然气化工项目。加快天然气调峰储气设施建设步伐,2020年采暖季前,全市燃气储备能力达到省考量化指标要求。建立完善调峰用户清单,采暖季实行“压非保民”。

另据了解,河南濮阳中国石化文23储气库今年累计注气超过20亿方,比计划提前两个月。库存量达33亿立方米,达到设计库容的39%,为2019年注气任务目标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文23储气库是我国在建的中东部地区最大储气库,日注气量稳定在1500万方,相当于每天存入3400万户三口之家的用气量。

  仍需克服难题

有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3%,远低于12%-15%的国际平均水平。为补齐储气调峰短板,国务院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在多个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游供气企业要承担不低于年售气量10%、城燃企业不低于天然气年用气量5%、地方政府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目标要求。

能源互联研究者聂光辉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国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储气设施建设,但因其所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围绕“储气库由谁来建设,季节性调峰责任应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业内一直争论不休。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当前,相关方面对储气能力建设重视不够,大家对储气设施迟迟没有跟上。储气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且回报周期很长都是其发展缓慢的原因。“投资大,收效慢,欠缺协调机制,关注的人自然也就少了。”该业内人士指出,储气建设投资较大,一般都需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一般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社会资本望而却步。

据了解,地下储气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我国枯竭气田所在地的地质结构复杂,找到“注得进、存的住、取得出”的地方来建造地下储气井非常不容易,这一点与美、欧诸国相差很大,很多项目也就此搁浅。

“储气库建设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相对苛刻,适宜建设储气库的库址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稀缺资源。此外,在储气库大型化、标准化和达容达产等方面技术尚不成熟,工程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也成为制约储气库发展一个问题。也希望国家能鼓励多主体合资合作建设储气设施,共担成本,共享收益。”聂光辉说道。

为解决上述储气设施投资大,却没有有效投资回收途径的问题,国家一方面积极构建辅助服务市场,支持企业通过自建、合建、租赁、购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履行储气责任;另一方面,坚持储气服务和调峰气量市场化定价,坚持储气设施建设的运营成本有合理的疏导。

就目前来看,储气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大短板。因此,必须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的‘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过快攀升,使得供应的安全风险明显加剧;储气设施建设落后于需求增长,造成储气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顺,导致终端用户气价过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有可能对天然气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王一鸣建议,要深化油气体制机制改革,上游探索形成有利于多元社会主体长期进入、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加强政策措施配套,继续研究推出有利于天然气增储上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产业支持政策。

此外,有分析指出,产供储销体系虽然没有涉及到具体用户,但实际上用户在整个调节机制的运行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今后政府部门将把用户需求侧的管理纳入到整个产供储销体系范围内统筹考量,以促进整个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