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园区向世界级基地迈进

   2009-12-28

88

          解放日报消息:全球化工市场乍暖还寒,始终以科学发展立身的上海化工区却率先步出低谷:今年1―11月实现销售收入393.8亿元,在主要化工产品价格腰斩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同比只下降了20%,且降幅趋缓。更让人欣喜的是,8月起,化工区内90%以上的装置满负荷生产,回暖势头日益明显。

      自2001年1月启动建设以来,上海化工区提出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创造了基础设施完备、公用配套齐全、管理服务便捷的良好投资环境。拜耳、巴斯夫、德固赛、BP等多家国际化工巨头先后落户。截至今年11月底,化工区共注册成立中外投资企业53家,吸引投资总额147.4亿美元。从上游的乙烯,到中游的异氰酸酯、聚碳酸酯,再到下游各种精细化工,形成完整的产品链,产业聚集度极大提升。

      更集约的发展方式,让区内各企业相互依存,共享循环经济之利。原来,天原华胜烧碱项目副产的氯气供给巴斯夫生产MDI,产生的氯化氢返回天原华胜生产二氯乙烷,“一份氯气只打两份工”。今年7月,陶氏化学公司投资4.9亿美元环氧一体化项目,与区内氯碱化工合作,通过处理后者排放的含盐废水,再次循环利用氯气,将形成“一份氯气三方享用,一份盐水一半回用”的新局面。目前,区内企业产品关联度超过80%,率先形成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10多种产品的乙烯产品链,实现上中下游产品梯度利用。以氯化工为核心的多次重复利用产业链也已形成,上游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均被充分利用。

      循环经济的叠加效应,增强了化工区的吸引力。今年8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经多处选址,选择落户化工区,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拓展化工区的清洁能源产业,还可将氢气、蒸汽等副产品,提供给相邻的中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形成两个百亿能级项目的互补。

      多年艰苦创业,上海化工区实现超常规发展。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03.7%;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511亿元,比增48.7%;2008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仍实现销售收入515.4亿元,比增0.8%。今年1-11月,化工区获批项目共30个,涉及投资9.6亿美元,向世界级基地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