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能源战略:附加值利润留在何方?

   2011-05-13 石化石化

646

  7月5日,俄罗斯工业能源部对外经济处副处长谢乌洛夫表示,俄罗斯炼油效果不理想,需要投资引进更多技术。石油深加工以及炼油项目将是俄中两国能源合作下一步的重点。

  不久前,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院长姜闻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更希望中国能在加拿大建立炼油企业,而不只是单纯地买资源。”

  “不仅是俄罗斯和加拿大,就是关系很好的哈萨克斯坦(下称“哈”)也希望我们能把炼油厂建在当地。”中石化研究院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都想分“下游”这块蛋糕

  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化工类产品在哈消费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不到15%。哈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而哈生产出来的大部分原油只有少部分运往炼厂加工,炼油厂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仅为50%,这导致下游行业在发展中出现原料不足的“瓶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表示:“开采出来的原油在中国境内炼化可以对炼厂的技术改造起到积极作用。”

  哈政府一直努力于恢复现有石化加工企业的生产,准备在发展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和化学工业构架等框架下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在靠近原材料产地建立新型现代化生产企业。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严大凡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中哈石油管道运输为例,通过大口径管道运输成品油比较方便也比较经济,而如果把炼油厂建在国外,则面临着一条管道混合运输汽、柴油的不方便情况。

  附加值利润留在何方?

  商务部资料显示,哈政府还研究制定了新的石油化学领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哈近15年内将对该领域投资70亿美元,每年投资约5亿美元。计划加工的基本原材料为天然气,包括伴生气。按照相关论证,初期每加工1000立方米天然气可增值300美元。这样,哈计划建设的9个天然气加工厂预计每年可带来15亿美元的收入,增加60000个就业岗位。

  “说白了,就是炼油厂建在哪里,就可以带来下游利润以及就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哈石化工业相对落后,只有少部分原油运往炼厂加工,而且哈油气处理技术仅限于将石油和天然气分离,缺乏进一步深加工的能力,也无法提供石化工业所需要的原料。

  目前化工产品在哈消费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不到15%,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了50%至60%。哈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

  石油换炼厂的新合作方式

  自1990年代,中国能源开始尝试“走出去战略”,至今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为载体的海外勘探开发合作项目有几十个,“这些项目中,我们和哈的项目做得比较好。”中石油一位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资料表明,哈油气资源丰富,陆上石油可采储量为40亿吨,天然气3万亿立方米。哈属里海地区石油可采储量80亿吨。哈有3个石油炼厂,总设计加工能力1860万吨,实际利用约50%。而我国2004年加工原油27300万吨,加工量居世界第二位。开工负荷接近90%。

  “炼油厂建在何处不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只能是看实际情况来决定。”曾参与海外多个炼油厂建设的中石油某炼化企业副厂长王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