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低迷叠加储油能力告急 美油期货价格跌破“冰点”

   2020-04-23 金融时报

59

核心提示:今年的全球金融市场黑天鹅频飞。本周伊始,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跌破冰点进

今年的全球金融市场“黑天鹅”频飞。本周伊始,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跌破“冰点”进入负值区域,让全球投资者再一次见证了历史。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2时30分,WTI 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负37.63美元/桶,每桶暴跌55.90美元,跌幅305.97%。事实上,在本周美油跌入负值之前,自1月份开始国际油价就持续震荡下行,即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组成的“OPEC+”重启减产协议,也没能对油价带来太多提振。业内人士表示,分析本轮油价下跌,要从石油储存、运输成本和供需关系两方面看。

  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石油储存、运输成本大幅上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下,运输、存储原油的成本正在大幅提升,这是美油跌至负值的直接原因。

人们常说的“国际油价”,并不是石油现货价格,而是国际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的结算价格,期货与股票类似,但不同的是,期货合约的生存周期是有限的,不能像股票一样长期持有,到合约最后交易日就要交割。北京时间4月22日凌晨,美国原油5月期货协议将过期,如果在此之前不选择平仓,那么就将进入实物交割阶段。而实物交割必然要涉及运输和储存,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储存成本对石油生产商的影响尤其显著。

目前,全球的石油储存空间已经捉襟见肘。IHS Markit预计,按照当前的供求情况,2020年上半年原油库存将增加18亿桶,剩余的存储空间估计仅有16亿桶,届时生产商将被迫减产,因为到6月份,就将没有空间来存放无人需要的石油。这带来了原油储存成本的飙升,拥有北美最庞大原油仓储设施的库欣地区的数据显示,期限为12个月到18个月的石油存储成本为每桶每月60美分,但6个月之内的短期存储成本却为每桶每月1美元。石油的海上浮动存储成本则更高,统计数据显示,超大型油轮平均运价已从2月中旬的每天3万美元上涨到每天21万美元,涨幅高达600%。按此价格,每吨原油在海上存储6个月的成本约为57.33美元。

此外,美油还面临陆运成本上升的难题,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属于“内陆原油”,开采后必须依托库存和内陆运输。而美国现阶段为抗疫而实行的隔离政策使得陆运效率下降,运输成本大幅提升。目前来看,运输和储存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交易者为避免现货交割提升成本而抛售5月合约,导致价格崩盘,进而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负油价”。此外,在交易操作方面,瑞银分析师乔瓦尼斯塔努沃表示,多数机构投资者已经移仓并开始关注6月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投,5月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量因此遭到稀释。此外,流动性缺失以及在最后期限瞬间加大合约价格的波动率,也是催生极端报价的原因。

石油供需失衡迫使国际油价持续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储油空间饱和是由石油供给过剩造成的,这也揭示了1月份以来国际油价下跌的根本原因——供需失衡。

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石油需求正面临40年来的首次衰退风险。随着全球旅行禁令发布和供应链被破坏,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正威胁着经济增长和燃料需求。国际能源署(IEA)本月15日发布报告预计,4月份全球原油需求同比降幅将达到2900万桶/日,是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仅如此,该报告还称,5月份和6月份全球原油需求仍将大幅下降。OPEC上周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则预测,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降低685万桶/日,这将是自2009年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石油消费首次出现年度下降;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2000万桶/日,为历史最大降幅。

供给端同样不容乐观,在石油需求历史性枯竭的情况下,OPEC+的减产协议目前来看只是“杯水车薪”。本月13日,OPEC+石油联盟宣布达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会议达成的意向是先行减产970万桶/日。但约定的减产幅度并不代表着实际减产数量。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实际执行中减产规模还要打折扣。高盛指出,从表面上看,与OPEC+4月份宣称的产出水平相比,这次减产970万桶/日意味着,5月份的产出水平将较4月份下降1240万桶/日。但与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水平相比,约定的减产幅度意味着产量只会减少720万桶/日。假设5月份OPEC核心成员能够不打折扣、完全履行减产协议,其他成员的履约率50%,那么OPEC+的产量实际上仅比2020年一季度减少430万桶/日,这显然不足以逆转供需失衡的现状。

除了OPEC+,市场还寄希望于IEA购买石油以消化市场上一部分过剩的产量,此前市场预期IEA可能会购买数百万桶原油。但IEA在上周三的报告中未提及此类计划,称“仍在等待有关减产计划和使用战略存储提议的更多细节”。

对于未来油价的走势,高盛表示,未来几周石油市场将被迫经历“剧烈再平衡”的过程,储油空间接近极限将导致大规模减产,进而推动原油价格回升,“负油价”并非常态。高盛大宗商品分析师库瓦林表示:“这种变化将在数周而不是数月内出现,市场可能会被迫在6月份前重新达到平衡。”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也持相似看法,该机构认为,若海外国家在4至5月份陆续达到疫情高峰,随着需求恢复,油市有望在6月份前后达到平衡,并在下半年去库存,油价中长期持续回升的拐点或将在二季度出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