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迷局背后的 石油权力之争

   2020-04-14 中国石油报

33

核心提示:陆如泉 能源战略学者4月13日,OPEC+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首阶段将减产970万桶/日。3月6日,OPEC+谈判破裂以
陆如泉 能源战略学者

4月13日,OPEC+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首阶段将减产970万桶/日。3月6日,OPEC+谈判破裂以来,油价单日的“跳水”和“跳涨”幅度,均创过去近30年的纪录。全球石油市场的表现,根本不像一个已经存在超过百年的成熟市场体系。

油价只是表象,背后是大国博弈的激化和世界石油体系的结构性失衡,其核心是对石油权力的争夺。石油权力是和国家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国家权力在石油领域的展现。石油除了自身的商品属性,其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金融属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这就使得石油常常与国家安全、国际金融、地缘政治、国际制裁等搅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三国石油产量变化】万桶/日来源:OPEC,EIA,隆众投研

  沙特的问题不在沙特

于沙特而言,当下王位的顺利接续才是最重要的。就影响萨勒曼家族持续稳定执政的因素而言,石油收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国家安全,是有效管控王室内部的分歧,这两个因素均比石油因素来得重要。

长期以来,沙特的国家安全离不开美国的支持。特朗普执政以来,沙特有意强化了与美国在安全上的合作。2017年5月趁特朗普访问沙特之际,沙特与美国签下高达4500亿美元的防务合同就是明证。说到底,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性存在、为沙特构建的安全保护伞,才是沙特的核心国家利益所在。近年来美国决心减少在中东的军事投射,陆续从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沙特的安全保护伞可能要失去。

目前及以后相当长时间,沙特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伊朗以及伊朗强力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了。沙特必须动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力量,打掉伊朗的战略攻势,打破伊朗的战略棋局。

油价暴跌另一个效应是拖累俄罗斯经济,从而延缓俄罗斯填补美国撤走中东军事力量后留下的“权力空间”的步伐。

超低油价导致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破产,不是沙特的“初衷”。如果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大打出手的话,2016年12月沙特就不会达成OPEC+减产协议。2016年那一次超低油价,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羽翼未丰,打击起来更容易。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每年进口石油3.5亿吨左右。沙特可以继续通过“石油换安全”这一既有国策,为美国输入廉价石油,换取美国的安全保护。

  俄罗斯的问题不在俄罗斯

俄罗斯3月6日拒绝OPEC+再次减产,其目的绝非与沙特开打“价格战”,而是打击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从而打击美国经济。

俄罗斯认为,OPEC+减产协议使美国页岩油气市场份额快速扩大,帮助了美国油气企业。使美国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其石油霸权进一步巩固并对俄罗斯形成巨大挑战。压低国际油价,加速已陷入困境的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破产进程,对俄罗斯更有利。

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俄罗斯此举也有报复美国对北溪-2(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制裁的因素。去年底,美国将能源作为政治工具,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特别是千方百计阻止西伯利亚气田输送到德国的北溪-2管道项目完成,让俄罗斯非常恼怒。俄罗斯退出OPEC+,触发油价暴跌,希望打击美国页岩生产商,阻断或延缓其计划中对欧洲的出口,遏制美国染指欧洲消费市场。

  美国的问题在美国

美国是世界石油体系变迁的主导力量,在全球油气市场安全秩序维护、石油金融(石油美元)、油气生产、油气产业技术与管理和知识创新等方面,均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这也是只要美国出手干预全球石油市场、市场就会有反应的主要原因。美国解决问题的钥匙在自己手里。

当然,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美国股市出现四次熔断,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美国已推出“无限量化宽松”政策来拯救美国经济。

沙特、俄罗斯和美国是全球石油生产前三强,是千万桶俱乐部(年产5亿吨石油)有且仅有的3名成员。如果全球经济因新冠疫情继续“停摆”,全球石油消费继续缩水30%以上(有机构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石油消费量同比下降2000万桶/日左右,而过去几年,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费量在9500万桶左右),失去了需求的支撑,即便达成减产协议,油价可能有短暂上涨,但随后依然会在30美元上下波动。

说到底,需求的回升,特别是东亚、西欧和北美三大主力消费区的需求止跌回升,才是油价进入上涨通道并回归理性的“救命稻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