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抑制全球石油需求 国际油价短期颓势难改

   2020-04-01 金融时报

46

核心提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打压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国际油价已连续5周下跌。本周,沙特宣布5月将进一步提升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打压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国际油价已连续5周下跌。本周,沙特宣布5月将进一步提升原油出口量,这让本已跌破“地板价”的国际原油价格雪上加霜。截至3月30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2美元,收于每桶20.09美元,跌幅为6.60%。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17美元,收于每桶22.76美元,跌幅为8.70%。

目前,两油价格均降至18年来低点,国际油价何时探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各国陆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担忧情绪;但一方面疫情蔓延仍在继续,使得原油需求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产油国“价格战”仍在持续,原油供给在增加,短期内刺激政策或难敌供需失衡。因此,在市场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短期内油价将继续承压。

全球石油需求的持续衰退,是造成当前油价下跌的主因。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扩散,全球石油需求将出现10年来的首个季度下降。国际能源署在最新的月度报告中表示:“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将下降43.5万桶/日,这是10多年来的首次季度收缩。”

而后续的需求前景也不容乐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继续对全球需求造成压力,全球原油库存压力很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达到极限。”雷蒙德·詹姆斯金融公司的分析师弗里曼表示。根据高盛最新报告,由于全球各地实施的封锁措施造成原油需求崩塌,预计3月原油需求量将下降1050万桶,4月将减少1870万桶,而今年全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每天将减少110万桶。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索罗金(Pavel Sorokin)近日也表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措施导致美国、欧洲和亚洲的每日石油需求减少1500万桶至2000万桶。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情况。需求从未下降如此之多或如此之快,仓储能力将日益不堪重负。只要这种状况持续存在,那么曲线的前端就应该会持续承压,期货溢价将会变得更高,原因是当前的供应过剩规模很大。”施耐德电气大宗商品分析师弗雷泽尔说。不过,他也乐观表示:“我认为一旦‘封锁’措施放宽,较长期合约可能会同样快速地反弹。”

在供需驱动力的致命结合主导下,原油价格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而主要产油国间的“价格战”,则让这一情形雪上加霜。3月初,俄罗斯拒绝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延长现有限产措施的呼吁,随后与沙特开启“价格战”,两国大幅降价并采取行动提高产量,而OPEC中的其他产油国也采取跟随增产的方式,以保障本国的市场份额不被挤压。阿联酋也表示,该国将把原油日产量提高三分之一,达到400万桶。

自3月初以来,这一争端已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43%。目前,这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仍在持续。虽然,今年担任OPEC轮值主席国阿尔及利亚的能源部长阿卡卜试图继续敦促达成一项新的削减产量协议,以遏制市场暴跌。美国也已敦促沙特缓和“价格战”,但沙特的增产立场并未软化。上周五沙特方面表示,其与莫斯科没有就减产取得任何进展。而随着现行石油减产协议于4月1日到期,沙特打算从当日起增加原油产量,将产量保持在1000万桶/日,此前数月,沙特原油产量一直维持在970万桶/日附近。此外,沙特国家通讯社在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发布消息,援引沙特能源部官方人士的话表示,沙特计划于今年5月开始将每日原油出口量提高6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沙特原油出口量将达到1060万桶/日的高位。

俄罗斯也不打算放弃抵抗。俄罗斯方面表示,俄罗斯看不到讨论重返OPEC和非OPEC产油国协议的条件,并可能在4月提高产量。对于“价格战”带来的低油价,俄罗斯财政部表示,莫斯科有足够资源来弥补油价处于每桶25美元至30美元情况下的预算短缺,并且可以维持6年至10年。

沙特和俄罗斯的强硬态度让这场“价格战”短期内难见转机,但长期而言,持续低油价对双方经济都将造成打击,重回谈判桌只是早晚而已。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指出,从各国盈亏平衡油价的角度看,原油价格已显著低于各国盈亏平衡油价。尽管沙特的生产盈亏平衡油价最低在每桶20美元以下,但从长期来看,沙特无法维持外部盈亏平衡。其经常账户对油价波动非常敏感,估计很难承受长期“价格战”。市场研究机构MRB合伙公司认为,沙特和俄罗斯都承受不起6个月以上的“价格战”。

不过,目前需求下滑叠加大量增产,对国际油价而言无疑是双重打击,其下跌的趋势仍将持续。高盛预计布油价格第二季度仍将保持在20美元/桶附近,因库存增加,美油价格可能远低于这个水平。美国银行也在两周内第二次下调了油价预期,将布油和美油的2020年均价预测分别下调至37美元/桶和32美元/桶,并表示预计这两种指标合约未来几周将在每桶十几美元水平交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