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原油期货市场上演“冰火两重天”

   2020-03-19 中国石油报

57

核心提示:原油期货价格走势来源:wind制图:刘佳杰沙特与俄罗斯这场石油价格战扰动着全球。3月16日,多国股市熔断再
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来源:wind

制图:刘佳杰

沙特与俄罗斯这场“石油价格战”扰动着全球。

3月16日,多国股市熔断再次上演,美股开盘即全线大跌,道指跌超过2200点,标普500指数开盘跌超7%,触发本月第三次、史上第四次熔断。虽然美联储3月15日再次紧急降息,并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但是仍没能阻止周一美股下跌。16日,标普500指数开盘就因为跌幅超过7%而告熔断,这是9日以来8天里第三次熔断,再创历史纪录。道琼斯指数盘中一度跌幅超过12%,创出1987年以来最大跌幅。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2020年全球已有超过70个重要股市指数的最大跌幅超过20%。

近期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在低位徘徊。3月17日,上海原油期货(INE)价格下跌,主力合约SC2006下跌9.5元/桶(-3.7%),结算价报246.7元/桶。全部合约成交150619手,持仓增加4344手至108830手。主力合约成交36391手,持仓增加2657手至40983手。主力合约3月9日和3月10日连续两日一字跌停;3月11日盘中一度跌停,尾盘稍有上翘收跌10.6%;3月12日继续重挫逾8%;3月13日早盘震荡下跌,午后直接拉升翻红,收涨1.87%,收267.1元/桶。3月16日,主力合约下跌4.8元/桶,跌幅1.9%,结算价报248.4元/桶。

此外,“三桶油”被花旗下调评级及目标价,将中国海油今年的每股盈利预测下调14%;中国石油今年的每股盈利预测下调30%;下调中国石化2019至2021年每股盈利预测至36%。

3月6日,减产联盟会议谈判失败,沙特计划4月增加石油产量,并表示将大幅调降石油官方售价,这直接导致近期国际油价暴跌。

经历3月9日创下单日历史最大跌幅后,近期国际油价再创新低。截至17日收盘,WTI 4月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75美元,收于每桶26.95美元,跌幅为6.1%。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1.32美元,收于28.73美元/桶,跌幅为4.39%。

在本轮国际油价暴跌前,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导致全球原油需求滑坡,有些市场参与者看好减产联盟大会将达成新一轮的减产协议,利好油价,基于这一研判,提前在原油期货市场布局了投资,且此次仓位颇高。没想到沙特发起的价格战,给了市场多头沉重一击。

值得关注的是,押注本轮原油行情的市场参与者并非个例。在3月6日,减产联盟大会决议出炉前,上期所原油主力合约的持仓一直在增加。同花顺数据显示,3月4日,主力合约增仓2107手(单边,下同),3月5日,更是增仓4159手。

在期货市场保持流动性的情况下,每手多单都对应着空单,沙特发动价格战带来的油价暴跌,也让看空油价的原油期货市场参与者大赚特赚。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变得入不敷出,当下的原油期货市场,正唱响一曲“冰与火之歌”。

在油价下跌的过程中,有投资者在原油绝对价格偏低和对未来中国经济乐观预期的判断下涌现出了短期抄底或长期进行多头配置的兴趣。但是原油研究员认为,原油期货价格表现更多为市场资金交易情绪而非当下供需逻辑,原油后市价格需要看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主要石油生产国后续谈判、疫情两方面的情况,目前原油价格可能还没有跌透,抄底资金存有被套的风险。

大地期货研发部研究总监周文科认为,对标国际油价,上海原油已经补跌到位,后续再继续大跌的概率比较小。但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看不到拐点时,需求预期难以恢复,原油价格也难言见底。

短期暴跌后的油价未来何去何从?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南方原油基金经理黄亮认为,短期油价的快速杀跌已经充分释放了市场风险,受疫情和原油价格战的影响,油价短期大概率会维持在低位盘整的走势。

华泰期货表示,从卖方交割利润的角度看,在目前原油市场整体过剩的局面之下,卖方交割动力较强,我们认为内盘定价偏高的局面无法持续,预计近期上海原油期货相对外盘的调整幅度会更大,内外盘价差将会回归到合理水平。

一德期货分析师陈畅认为,当前驱动市场的主要逻辑依然在于流动性和政策面的宽松。虽然3月9~13日当周A股主要指数均出现大幅回调,但导致市场下跌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围市场不确定性的升温,而非国内自身的问题。目前各国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政策空间也不同。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经济基本面较好,货币政策的空间相对较大,这使得A股的性价比更高。因此预计短期A股依然会强于外盘市场,独立性行情有望延续。

原油方面,海通期货分析师杨安表示,总体来说油价在一个低位区间内波动,多数时间油价都处在30至34美元/桶。这意味着暴跌之后市场需要休整,等待一次新的方向性指引。(记者 李小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