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十四五”初步规划6月要形成初稿

   2020-03-05 经济观察报

37

核心提示:3月3日,在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线上新闻发布会上,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有关编制十四五的发

3月3日,在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线上新闻发布会上,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有关编制“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工作,联合会已经分成五个组到25个省市64家石化园区和近20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十四五”初步规划的安排是到6月底要形成初稿。

按照傅向升介绍,年内要编制完成《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化工新园区等一批专项规划,以确立十四五石化产业的目标、任务以及措施。

该会议对2019年国内石油和石化行业的基本情况作出回顾,石化联合会综合统计数据,将2019年基本情况其归纳为“一稳三增三降”以及四个“多年未有”。

具体来看,行业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全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油气开采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4%至1.1万亿元,炼油业主营收入达4.02万亿元,增幅为4.6%。

“三增三降”则需对比来看,首先是主要石化产品产销量增长但效益下降:原油天然气消费增量分别为7.3%和8.7%,基苯乙烯增量最高,达18.5%;但全行业2019年效益同比下滑14.9%,其中炼化业降幅最大,达42.1%,化肥、基础化学品、化工以及合成材料效益分别下降38%、30.5%、13.9%和7%。

其次是,行业运营成品增加而产品价格下降:全行业运营成本增加3.1%,油气开采成本增长4.8%,炼油业增长8.4%,化工基本持平。价格方面,根据石化联合会监测的39种无机化工产品中全年均价上涨的只有16种,占41%,84种有机化学品中全年均价上涨的仅有14种,占比16.7%。很多产品的环比同比均呈下跌情况,主要产品价格下降也是导致全行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最后是,外贸交易量增加,进出口额下降。石化联合会认为这主要受全球贸易量低迷,价格低位以及贸易保护等综合影响。

通过数据表现分析背后产业变化,纵向对比来看,傅向升表示:“去年的营收增速为四年以来的新低,从2016年至2018年,营收增速为别为1.7%,15.7%、13.6。同时全行业利润总额也为近四年最低,从全行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来看,2016年至2018年的增幅数据分别为0.0、51.9%和32.1%。进出额出现的下降也是三年来未有的情况。不过去年原油产量出现了四年来的首次正增长,在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情况,这很宝贵。”

“十三五”以来,原油的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期间原油、天然气进口量逐年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从2016年的65.4%到2017年的68.4%再到2018年的70.8%直至2019年提升至72.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则在近两年徘徊在43%的水平。

另一方面,全行业结构性过剩问题依旧突出,呈现出“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态势,从贸易数据来看,全行业贸易逆差从2016年的136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2833亿美元的高位,于去年回落至2683亿美元。再看部分化工产品的进口量增长情况,高端化学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聚乙烯增长18.8%,农药增幅14%,聚苯乙烯增幅13.6%,聚碳酸酯和合成树脂分别为12.8%和12.4%。

“这体现了结构性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傅向升表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炼油产能、芳烃产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从目前已经开工和拟开工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呈现出集中建设、集中投产的情况,这是中国石化产业发展历史上没有过的,也是世界石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少有的,应引起重视。”

傅向升认为这些产能的快速增长将引起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高度重视全球石化市场供需关系较大的转变。产品竞争力的分析应放在大平台和大体系中考虑。乙二醇、PX等产品无论是世界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的竞争下一步都将加剧。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过程竞争是物质基础,也为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但过剩应当有度,通常工业装置的开工率在80%~85%,否则产能严重过剩会导致无序竞争,影响产业发展和投资回报。“我们日益担忧产能过剩为题,不仅是传统的基础产品,我们现在更加忧虑的是炼油、芳烃、聚酯,甚至是烯烃、有机硅、聚碳酸酯这样一些曾经短缺的产品,近年炼化一体化装置的集中投产,我们计算了去年的产能利用率大约在76%,与世界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

有关炼化产能的过剩问题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从今年开始,除国务院石化产业规划方案规划部署的国家重点基地和重点项目以外,新建和扩建炼油项目以及新建PX和乙烯项目一律进行严控,不得违规审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