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园区成新的污染源

   2010-05-05 中国化工报张建民

61

   当前,千方百计保护民众赖以生存的环境,促使各地都在加快化工园区建设步伐,化企出城进园已被业界视为行业减排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笔者在采访中却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化工园区在治污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淡漠民生、轻视民生,甚至侵犯民生的现象屡有发生。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在揭示这些问题的同时,应广开言路,凭借社会各界的舆论和智慧,促进园区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应解决园区区位设置上存在的“短视”现象。在一些地区,决策者出于建设成本考虑,把化工园区设在城市周边三、五公里处,甚至有更近距离的。这样虽然把化企集中起来了,但由于离居民生活区过近,产生的“三废”仍然威胁着百姓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一旦企业发生泄漏事故,极容易造成大面积人员中毒事故。依笔者所见,化工园区设置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综合考虑城市扩张等各种因素,在各方面要有预留空间,从而实现园区发展与民生两不误。
      

  其次,要谨防零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避免引发民生灾难。以往化企分散布局,即使某个企业发生泄漏污染事故,受影响的也仅限一隅。但是,化企聚集到园区以后,人员密集度加大,污染物相对集中,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治理不好,污染危害就会被放大。因此,园区要建立应对突发事故的联动反应机制,将各种污染源、危险源编制成册,让每个员工都能熟稔于心。并且平时应多加演练,避免灾害发生时产生人员集中伤亡现象。
     

  再次,要杜绝把治污设施当摆设。笔者曾在多家园区中看到一些与改善民生不相协调的现象:有的废水处理后没有达标就一排了之;有的固废堆积如山;有的空气中充满刺鼻的异味。更有甚者,为了减少运行费用,将环保设施当摆设,有上级检查时就投入运行做样子,检查组一走就立马停机。于是,园区成了最大的污染源。对这种亵渎环保事业、严重戕害民生的恶劣行径,要强化环保举报制度,并依靠群众监督;同时主管部门要改变例行检查制度,高密度地实施“飞检”,不给弄虚作假者可乘之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