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实现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工业用电贡献率明显超过往年水平;进入二季度,工业拉动用电增长势头明显,反映出经济运行基本面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年能源形势主要呈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供需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三个方面的特点。
在能源消费方面,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两年同期平均增长7.6%。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分析认为,“工业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6.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近70%”。
同时,煤炭消费较快增长,发电、建材用煤增长显著。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10.7%,较2019年同期增长8.1%。其中,发电、建材用煤持续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5.7%、12%,电煤对煤炭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76.7%。
在能源供给方面,今年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6个月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部分地区采取有序用电措施;煤炭供应偏紧,价格高位震荡。李福龙表示,面对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国家能源局组织相关企业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主要能源品种产量持续增长,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国发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9.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4.7%、23.7%。
在清洁低碳转型方面,国家能源局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印发《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工作方案》,上半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0.2%。同时,持续推进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截至6月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合计约9.9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3.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9个百分点。
迎峰度夏优先保障民生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结构不断变化。从需求侧来看,二产用电比例下降、居民和三产用电比例上升、空调降温负荷大幅增长;从供应侧来看,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快速发展。受此影响,我国电力供需越来越呈现“平时充裕、尖峰紧张”和“整体平衡、局部紧张”的新特征。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问题备受关注。对此,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二级巡视员张扬民表示,将加强电力供应保障现场调研、协调和督导。组织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研究会商保供措施,督促有关单位和电力企业切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协调解决向缺电地区增供外送电量、增加电煤生产供应等实际问题。
张扬民强调,要推进各类电源尤其是支撑性电源开机运行。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分别超过30%和20%。福清核电5号、田湾核电6号机组共228万千瓦投产。同时要推动电力紧缺地区具备条件的支撑性电源投入运行,充分发挥煤电的保供“压舱石”作用。
在有序用电方面,张扬民指出,要把保障民生用电放在首位,指导地方主管部门按照需求响应、错峰避峰、有序限电的顺序安排电力电量平衡,细化完善电力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确保民生、重点用户和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电力供应。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年将增近10倍
新型储能是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储能技术。为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如何发展受到多方关注。
“新型储能技术多样、高效便捷、功能多元、应用灵活。随着新型储能快速发展,顶层规划和统筹协调缺失的问题逐步凸显。”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二级巡视员刘亚芳介绍,对此,《指导意见》指出要开展专项规划,对储能发展需求、布局和配置原则等开展系统性研究。强调电源、电网、用户均应紧密结合能源结构、电力供需、用能需求配置储能。
《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装机规模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
“《指导意见》不单纯强调规模发展,而是从技术进步、标准完善、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商业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多维度发展要求,注重新型储能的高质量发展。”刘亚芳表示,下一步,要统筹引导发展规模和布局,充分发挥新型储能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的作用,避免无序建设和利用不足问题;强化技术创新,攻克短板技术,并以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和规模化发展,提升本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完善政策配套和市场环境,充分体现新型储能的系统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盈利,培育成熟的商业模式。
刘亚芳还透露,为了保障《指导意见》工作落地,后续还将加快出台新型储能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完善顶层规划和统筹协调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