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天然气改革重点涉及四方面利益调整

   2020-08-21 中国经济时报

51

核心提示: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开启之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已步入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开启之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已步入最后一程,产业版图变化格外引人关注。

  “十四五”时期天然气规划应稳定当头

当前,天然气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十四五”期间更会全面推进,而改革就会进行利益调整,就会有企业受到冲击。

“对于上游企业来说,受冲击较大的主要是油气公司,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受冲击较大的主要是一些燃气企业。当前,天然气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对于城市燃气企业来说,自主经营权正在慢慢丧失,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天然气改革开始加速,始于2004年的城市燃气特许经营制度随之动摇,城市燃气公司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更严的监管。

中国油气智库联盟专家刘满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天然气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大改革、全开放、多竞争、强监管、降收益”的全新阶段,行业发展与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将不时地涌现出来。在他看来,“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利益调整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天然气行业与非气行业利益调整或博弈。第二,行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第三,政府和行业企业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不仅要推进竞争性结构的建立,还要做好市场化监管。第四,行业不同环节企业之间的博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调整或博弈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上游企业携带现有优势强势进入下游,下游也会找机会进入上游。

同时,刘满平强调,天然气行业的“十四五”规划与以前的规划相比,应有较大差别,应稳定当头。具体来说,在涉及天然气行业发展与改革上要做到六个“稳”:一是稳步推进天然气产业上中游各环节的体制改革;二是稳步提高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三是稳步促进天然气对外合作;四是稳定社会对天然气市场发展和行业改革的预期;五是市场主体稳步调整经营策略;六是协调稳定好行业内各主体的利益诉求。

  LNG是今后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8月12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日本商船三井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进的186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V2.0版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入坞,全面进入总装搭载阶段,计划于2021年年底交付。而随着2020年全球性运营船舶硫化物排放新标准的实施,LNG燃料船需求将持续增长,LNG加注船市场前景可期。

在郭焦锋看来,LNG是今后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最具发展前景,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清洁能源。LNG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等传统能源难以比拟的优势,推广LNG清洁能源是有效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路径,更是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高密度能源。液态天然气密度约是气态密度的600倍,这样其体积就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

第三,运输便利。气态天然气得铺设管道,LNG只需要船舶运输,可以大规模输送,非常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贸易。

目前有观点认为,LNG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能源市场新热点,中国要想拥有天然气市场更多的话语权,要在LNG领域实现突破。对此,郭焦锋表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LNG,尽快建设LNG期货市场,一方面可以争得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定价体系。

此外,农村大规模天然气消费也在拉开帷幕,对此,刘满平认为,扩大农村天然气消费对于天然气行业发展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扩大农村天然气消费是拉动整个国内天然气需求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也会给国内天然气供应及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不过,随着国产气量的提升,进口气的增加,天然气市场将处于供大于求局面,供应有保证,价格难以出现像之前的大涨。

“当前,全球天然气市场总体上处于过剩阶段,有研究表明,2035年以前,全球天然气市场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给我们农村地区开展煤改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郭焦锋说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