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石化产业共议园区绿色化

   2010-12-31 中国化工报邱美辉

106

    12月28日,在福建省泉港区举办的第三届海峡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上,海峡两岸化工界同行以石化园区安全环保与发展为主题,就当前化工园区和基地的环保安全、两岸石化业合作交流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业内专家表示,化工园区为两岸石化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模式,深化两岸石化合作,园区建设应进一步做好安全规划,实行准入制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化工园区建设是近年来国际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化工园区建设发展迅速,目前祖国内地以化工、石化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园区有390余家,其中形成规模的化工园区有108家。然而,化工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安全、环境问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周献慧说,化工园区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出现了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天津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等极具代表性的园区。这些园区成功的一个共同标志是注重特色定位,以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物流配送、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为建设理念,建有统一的“三废”处理设施和安全环境应急预案,产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她同时指出,当前化工园区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有的地方不顾地区特点和建设化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盲目着手化工园区建设,导致化工园区建设过多过密、重复建设。二是项目准入门槛低。有的园区在一无产业经济基础、二无人才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给出一些“优惠政策”,以超低的地价甚至零地价作为砝码来吸引投资者,有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严重、规模小、工艺落后的项目引进园区,给园区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三是安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少数化工园区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实现集中供热,有些园区许多化工企业没有配套安全环保设施就开工生产,造成安全隐患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


     周献慧强调,化工园区建设应做好安全规划,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实行准入制度,加大安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安全健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为主旨的责任关怀,园区各职能部门要综合监管,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整合化工园区应急救援资源,共同监控园区重大危险源,提高监管效率和化工园区的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的泉港石化工业区,在福建省石化产业中牢牢确立了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并形成了绿色发展的独特模式。目前,总投资3500万元、一期日处理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总投资4636万元、日均处理垃圾215吨的垃圾处理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规划面积17.1平方千米的石化基地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已完成造林及补植面积1.2万亩;以国电福建南埔电厂发电机组生产中余热作为热源,总投资3.5亿元、总长约24千米石化园区供热公用管廊正在抓紧建设,将面向福建联合石化、湄洲湾氯碱、东鑫环己酮等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供热,每年可节省标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00多吨;泉州协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回收福建联合石化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制成食品级干冰;石化园区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和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正在积极建设完善中。


     泉州市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告诉记者,泉港区始终秉承安全环保、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在石化基地建设中,遵循“大型、先进、系列、集约”的发展战略,先后完成了24.5平方千米的泉港石化工业区规划,包括仙境、南垦、洋屿和氯碱4个片区。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开发面积近10平方千米,投产石化企业57家,产值超亿元石化企业11家,今年石化产值预计将突破600亿元。


     台湾石化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宏说,泉港石化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为两岸石化业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国务院支持海西经济区加快发展、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闽台石化界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泉港石化工业区是福建首屈一指的炼油和化工生产基地,未来进一步成长可期。台湾石化同业公会盼望扩大在海峡西岸的投资,与福建同行共同建设可持续化工园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