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能源产业结构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
以能源技术创新“合并同类项”,驱动现有相对独立的各能源体系融合发展是有效途径。一是鼓励发展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技术;二是发展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技术;三是创新驱动低碳化多能战略融合。通过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助推区域内各能源品种的清洁融合利用,探索适用于能源富集地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多能融合创新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淄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三级协理员达建文:
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疫情冲击下,国内乙醇汽油不宜在短期内大规模强制推广,避免把石油安全问题转化为粮食危机。要稳妥有序推进乙醇汽油,调整2020年乙醇汽油全覆盖推广时间,研究推进实施E5乙醇汽油标准,解决国内燃料乙醇产能不足,减少粮食消耗,又可充分利用国内现有MTBE资源,减少投资浪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进行: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更加突出。聚焦能源供给领域,须明确煤电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条件下的功能定位;风电发展亟须统筹好增量发展和存量升级的关系。呼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统筹好能源安全、绿色、经济三者关系,重点研究解决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企混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葛红林:
混改进展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混改主导者和主体参与者存在顾虑,影响了工作动力。呼吁按照完善制度的原则,更加积极和大胆的支持混改,要将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规定的“三个区分开来”的精神,落实到制定具体的混改容错实施办法中,并将混改企业的后续经营责任与改革的合法合规责任分开,为推进混改的国企领导人思想松绑,减少后顾之忧方能激发混改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
混改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混改过程中,“混”只是手段,“改”才是目的,要改变一混就灵、一混了之、重混轻改的错误认识。要把握好引资本与转机制、产权多元化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完善制度、保护产权,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关键词】能源政策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总经理江寿林:
原油储备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原油进口量和战略主动性,低油价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窗口期。为此,中国应尽快建立合理足够的储备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一是利用国家储备、商业储备、订购现货等方式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上扩大进口;二是继续扩大在石油储备、管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三是拓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范畴,重视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应急储备建设。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可再生能源不应参加调峰或变相分摊调峰费用,优先上网,保量保价。呼吁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督请各省按照发改能源[2016]1150号文要求执行。保障可再生能源电站投资企业的基本收益,稳定投资预期。各省发布的最低保障性收购电量政策对于当年新建电站提供至少10年持续期,对于最低保障性收购电量要参考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由电网企业按照政府定价收购。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
今年,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来平价上网“大考”和新冠肺炎疫情“加试题”。在这个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转折期”,我们更应该对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充满自信,务必坚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以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可再生能源+X”的多元应用场景开启未来能源世界。
【关键词】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和源头防控,这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最有力的手段。另一手要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此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
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油气央企都加快了在广元地区的天然气产能建设,有效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广元市还积极引入川东北储气调峰基地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储气能力2400万立方米,大幅提升川东北地区的平稳供气能力,优化四川省储气调峰基础设施体系。企业应认识到环保决定企业生存,如果忽视环保,企业是无法长期发展的。政府也需要认识到加大环保投入是值得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命根子”。
(来自公开渠道摘录及两会中国石油报记者采访,陈东升整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