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会的特殊背景是: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其影响之大远超人们初期的想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的判断和坚定的决心,快速动员全国抗疫力量驰援武汉、湖北,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全民抗疫,在近两个月内迅速扭转了国内疫情局势,并派出医疗队伍,提供医疗物资,支持其他国家的抗疫工作,随后在国内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工作,同时疫情防控“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由于疫情,此次两会召开时间比以往晚了两个多月。
为应对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党中央多次以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的方式,作出系列重大部署。今年的两会,预期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进一步集思广益,并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抓好落实。会前预判今年两会究竟有哪些具体安排几乎是做不到的,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必然在两会期间重点涉及,我们可予以重点关注。
持续“抗疫”
肯定抗疫成绩,继续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本身的复杂性、巨大的破坏性、国际蔓延的广泛性、防控的艰巨性,此次两会无疑会将坚定信心、毫不松懈地进行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主题。
经济发展: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是否调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力争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为此,我国今年GDP增速需要达到5.6%。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在一季度GDP下降了6.8%,给今年实现翻两番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个目标是否调整,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也是两难局面,这是今年及以后各项政策措施及其力度的分水岭。
二是宏观经济三驾马车结构是否变化。我国经济组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挑战很大:中美贸易摩擦第一阶段执行受疫情影响未能全面执行,第二阶段谈判还未正式启动;美国大选中的一些政客“搞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还预计世界经济在2020年将萎缩3%。为此,中国经济向内深度挖掘是大方向,会更加强调促进内需和投资。从两会前期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多次会议的公告看,投资会比2019年明显加大,但还不足以导致投资超过消费,成为我国经济的第一成分。毕竟,2020年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两会后的7个月加大投资,即便大型项目尽快启动,初期要把大的投资花出去也不现实,“立竿见影”不是那么容易,大型项目的大规模实际投资,在2021年下半年及其以后才会凸显出来。
三是“六稳六保”之下的措施走向是什么。“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政策措施多半是继续强调积极稳妥,但具体措施会更积极,甚至可能会激进。
财政政策措施: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吃紧,财政政策上自然会出现以下情况:预算收支赤字加大;税收上减税降费,年底加大税务稽查力度;财政投资加大,石油行业可争取油气储备投资;财政补贴部分取消与部分加大并存;国债力度加大;地方债也会加大。
货币政策措施: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普遍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如果我国不采取降息降准,包括部分定向降准,扩大货币投放和信贷规模,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他国货币滥发的不良效果外溢到我国,将有我国资产被西方国家“剪羊毛”的可能。“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是防止这个风险。
杠杆加大:在国内企业破产数量增加、失业人数相应加大的情况下,“去杠杆”有可能不得不适当放松,两害相权取其轻。
脱贫攻坚力度: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个任务本身不轻松。新冠肺炎疫情使一些原来不属于贫困的人口进入贫困状态,加上一部分已经脱贫的重新返贫,对于三大攻坚战之一的精准脱贫,这方面的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犯错误。即便再难,扶贫预算从全国看,一定会加大。各级政府、企业对此应当有充分意识和准备。
其他还可能涉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十三五”收官布局及“十四五”预先部署等内容,也值得关注。
需进一步关注能源安全相关举措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超低油价双重夹击下,需千方百计使资金链不断裂,必要时可像国际公司那样,考虑降薪、压缩不经济的项目、缩减投资,想办法生存下来。读者群还需要高度关注两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各项举措,以及此后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措施,尤其是两会之前和之后批准的新基建项目中的油气储备体系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勘探开发的“进入—流转—退出”、管网改革等措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同时,也要跟上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对两会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拟议中的鼓励性政策予以关注,并适时采取行动,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的两会,在此特殊时期召开,一定会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高度关注。(作者:刘朝全系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