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中俄共同应对能源挑战,低碳转型目标应对接

   2021-12-14 北京日报

69

核心提示:  2021年被视为全球的碳中和元年。主要经济体都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围绕绿色低碳目标展开了新一轮

2021年被视为全球的“碳中和元年”。主要经济体都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围绕绿色低碳目标展开了新一轮的国际竞争。

2021年也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能源合作是中国和俄罗斯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1月到9月,中俄能源贸易额达到349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4.3%。其中,中俄天然气和煤炭贸易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天然气贸易量达124亿立方米。电力贸易量预计全年将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

中国和俄罗斯如何共同应对能源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在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的“新时期中俄战略协作:重点领域与潜力”国际会议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表示,当前,能源仍然是俄罗斯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命根子”,也是中俄贸易的“压舱石”。俄罗斯正雄心勃勃地走上去碳化之路。在去碳化进程中,中俄两国应该就低碳转型的理念和目标进行对接,加强低碳技术和新能源的合作。

  俄油总裁:化石能源勘探不足或引发危机

“中俄贸易要想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没有能源贸易的足够支撑,便不可能实现。”李自国说。

能源在俄罗斯财政收入中的占比约为35%,今年预计将达到40%左右。在俄罗斯出口中的占比更超过50%。今年,中俄能源合作在核能、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五大领域全面增长,“压舱石”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去碳化进程是否将对俄罗斯构成冲击?李自国介绍,俄罗斯国内对此存在不同看法。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帕维尔·扎瓦利内的观点较为悲观。他认为,俄罗斯的石油再过30年就“没人要了”。“石油公司正从只做石油的公司转变为能源公司。世界许多银行都不再为石油项目提供融资。”

俄罗斯副总理、能源部前部长诺瓦克则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传统化石能源在2035年前仍有广阔市场,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不会动摇。未来几十年内,作为去碳化进程中过渡性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的地位还将上升,因此俄罗斯无须忧虑。

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总裁谢钦认为,绿色能源的增长虽然很快,但成本效益不佳。近几年由于对化石能源勘探的投入严重不足,未来出现新的能源危机是一种更大的可能性。

  普京:俄罗斯能源结构世界最佳

李自国表示,与能源大佬类似,俄罗斯官方对去碳化的立场也比较积极。“俄罗斯在今年5月批准了2035年前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总体计划草案,更重要的是强调在传统化石能源的开采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俄罗斯还准备成立一系列‘使俄罗斯经济适应全球能源转型’的工作组,准确预判2050年前全球能源需求走势并制定应对方案。这一点非常重要。”

今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批准了《俄罗斯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俄罗斯将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并计划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早些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还签署了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强制要求法人和个体企业进行碳报告。此外,俄罗斯也积极发展氢能,米舒斯京批准了国家氢能发展构想,俄罗斯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氢能出口的全球领导者。

俄罗斯似乎正大踏步走上去碳化之路。李自国指出,俄罗斯的确有乐观的资本。“普京已经公开表示,俄罗斯的能源结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最绿色的。俄罗斯的水电、核电还有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中占比达到40%,再加上天然气就达到86%。这个指标确实是比较优秀的,而中国的压力要大得多。”

根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年底的数据,中国的煤炭消费占比为57.7%,清洁能源占比为23.4%。

不仅能源禀赋差异巨大,中俄两国在去碳化方面的关注重心和战略取向也不同。李自国表示,俄罗斯准备在既有的能源优势基础上重点发展氢能和水能,中国要实现的是核能、风能、光能、水能全面发展。在战略取向上,俄罗斯要巩固既有的能源地位,例如未来在氢能领域占有20%的市场份额。对中国而言,去碳化则不仅仅是要完成气候变化的承诺,更是要谋求未来发展的先机。

  中俄新能源合作需要绕开传统合作伙伴

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在何处?李自国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双方低碳转型的理念和目标应进行对接,共同加强对全球去碳化进程的研判。“在这一进程中,任何一个误判都会导致一个致命的结果。我认为谢钦所说的对化石能源勘探不足会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能源危机是可能的。”

第二,中俄应开展低碳技术的合作,包括相互引进和支持推进低碳和无碳技术。“任何能够降低碳排放的技术都是合理的。”李自国说。

第三,中俄要寻找相互间新能源的合作者,现在的情况是找不到。李自国分析说,从中方的情况来看,传统的三家大型油气公司都没有转变为新能源公司。他举例说,中国有214家企业跻身2021年全球新能源公司500强,但其中没有一家出自“三桶油”。

“指望传统的化石能源公司变成新能源公司是不可能的。在俄罗斯,这同样很困难。中俄的新能源合作要绕开传统合作伙伴,去寻找新的合作动力和合作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