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储气设施建设进展良好 有能力保障各地用气需求

   2021-11-26 人民网

42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偏紧。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各大能源企业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偏紧。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各大能源企业采取一系列举措,做好今冬明春能源保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保障。为此,人民网聚焦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保供举措,推出“聚焦能源保供”系列报道。

记者日前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当前全国储气设施建设进展良好,储气能力不断增强,地下储气库超计划完成全年计划任务,有能力保障各地用气需求。

受当前全球天然气供需形势紧张、气价暴涨影响,今年供暖季全国天然气供需总体紧平衡,高峰时段部分区域供需矛盾可能较为突出。而储气库被称作地下“天然气银行”,承担着天然气区域调峰、应急供气、能源战略储等职能,在冬季天然气保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国内油气企业正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坚持“应储尽储”原则,加大储气库注气力度,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11月22日,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自进入第九采气周期后,“开仓放气”两周来保持安全平稳运行,13口天然气井高效有序生产。该储气库自3月18日开始注气,9月23日完成注气任务,截至目前,呼图壁储气库共完成“九注八采”,累计注采气量均逾百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冬季天然气的供应。

11月12日,辽河油田双台子储气库群——双6储气库扩容上产工程正式采气投产,加入天然气冬季保供队伍,大幅提升其在东北及京津冀地区的调峰保供能力。

入冬以来,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累计注气量突破20.48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注气计划。自11月8日该储气库群正式采气生产以来,截至目前,该储气库群已开井采气16口,每天可满足京津冀地区5000多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地下开井采气2个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中心城区。

10月18日,中国石化卫11储气库正式建成注气,标志着中原储气库群建成投产,整体库容气量达到100.3亿立方米。目前,中国石化自有金坛、文96储气库已全部注满,根据调峰需求,当前已完成注采流程转换,随时可开展采气调峰,已在文96、金坛、文23、港华等储气库形成17.9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

国家管网集团表示,目前公司正紧盯各储气库注气进度,督促托运商保障储气库注气。同时,克服国际LNG现货价格高企等因素,提前组织应急气采购,10月底前已全部到货并进入所属管道、储气库、接收站,保证应急用气需要。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成多个督导组,分赴全国9省区市对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运行以及“应储尽储”责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导。督导情况表明,当前全国储气设施建设进展良好,储气能力不断增强,地下储气库超计划完成全年计划任务,有能力保障各地用气需求。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将加强工作协调力度,持续跟踪调度,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持续增强储气能力,切实保障民生用气需求。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能源局以“应开尽开”“应储尽储”为工作主线,全力抓好储气能力建设,今年地下储气库注气计划可在采暖季前提前超额完成,为冬季天然气调峰保供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国家能源局抓好项目开工建设,列入年度计划的新建扩建储气项目实现“应开尽开”,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全国储气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强“十四五”和中长期储气能力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