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盲目地、一刀切式地摒弃煤电并非正确之举,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与灵活调节作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不会变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煤电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还将发挥基础和兜底作用,在一定时期内煤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仍将保持。
“我国电力系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电力系统,不能单纯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先把自己的强大、安全稳定的电力系统‘破掉’。”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表示,“先立后破”也体现在“改”上,“改”是“立”的重要内涵,煤电机组通过改造承担起灵活性调节电源这一历史重任,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特点、能源资源特点及低碳目标的特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对此表示赞同。“客观认清煤炭在安全稳步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孙传旺说,一方面,煤电提供了我国60%以上的发电量,在保障现阶段电力供应中仍起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但随之提高的系统成本与风险亟待化解。
“‘先立后破’意味着要遵从客观规律,不能脱离我国‘以煤为主’的客观能源结构,要在建立好清洁能源协同开发与高效利用体系的前提下,有序淘汰高碳化石能源。”孙传旺认为,“通盘谋划”意味着在区域空间上要通盘谋划,因地制宜,相互调剂,梯次推进;在产业结构上要通盘谋划,抓住重点,相互协同,整体统筹。
受访专家认为,盲目地、一刀切式地摒弃煤电并非正确之举,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协同好可再生能源与煤炭之间的关系。
“推进可再生能源与煤电协调发展,但这并非为了提高发电量,而是在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同时,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需要配套必要的燃煤电厂。”王志轩说。
孙传旺表示,要构建包含储能在内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支撑高效的需求侧响应与可爱生能源的稳定发展。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兼顾内外资源,推动区域间能源互补,科学合理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与灵活调节作用
电力安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安全问题。去年受国内经济快速复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供需偏紧。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煤电发挥了“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煤电要发挥兜底保供、灵活调节作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王志轩表示,随着大量光伏、风电接入电网,其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使电力供应侧供电特性发生了变化。为保障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利用及电网的安全,对灵活性电源的数量和快速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较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而言,煤电承担起灵活性电源的任务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王志轩认为,对煤电进行灵活性改造,在降低煤电机组可带负荷下限的能力的同时,提高煤电机组快速加载负荷的能力和适应电网智能化发展的能力,可以助力我国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
记者梳理,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电厂正对燃煤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比如,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宿迁电厂开展的“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研制及工程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了高效灵活、智能控制、机组快速启停、深度调峰等关键技术,二次再热机组效率达48.11%,实现了燃煤机组的灵活调峰和高效运行。
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对政协委员《关于“碳中和”目标下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答复摘要中指出,在“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严控煤电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项目,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认为,燃煤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在支持太阳能发电、风电发展的同时,自身经济性受到影响,建议国家建设电力调峰市场,给予合理补偿;在电力调度方面,应统筹考虑,由单机调度改为区域性调度;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同时,必须挖掘用户调峰潜力;在加大技术创新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政策作为支撑。
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
“在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与灵活调节作用的同时,煤炭行业也要大力推进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大钊表示,煤炭绿色开采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保障煤炭稳定供应,要依靠科技进步,解决能源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正在加大煤炭绿色开采。例如,利用矿井水保护利用、东部草原区生态修复等技术,国家能源集团建成了2亿吨级神东矿区以及胜利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敏东一矿井工矿区等东部草原区绿色开采示范工程,在能源保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业内人士认为,促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要建设煤基新材料延伸产业链项目,生产煤基新材料和煤基特种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和高等级碳素材料,利用绿电、绿氢等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耦合发展,探索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综合利用路径。
“未来煤炭的使用将朝着与碳排放脱钩的方向转型,多能互补需要清洁高效的煤炭与可再生能源进行优化组合,突出各自优势,取长补短,能够更好的加快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共同保障能源安全。”孙传旺表示。(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