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72%,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我国能源自给率长期以来在80%以上,油气对外依存度则一直比较高,能源安全的核心是油气供应保障。对于连续20多年保持石油需求增长的中国而言,原油对外依存度在2021年出现下降非常值得关注,有其积极意义。但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下降发生在成品油及化工轻油需求恢复性增长的情形之下,并不一定意味着原油对外依存度从此出现拐点,原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还有上升空间,对此需要一分为二去看待。
支撑原油需求增长的因素依旧存在。成品油消费及化工轻油继续保持增长,尚未出现下降势头,是支撑原油需求增长的主体力量。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3.4亿吨,同比增长3.2%,其中汽油、柴油、航煤同比分别增长5.7%、0.5%、5.7%。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要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按照这一指标计算,我国到2025年前后的原油消费规模应该在8亿吨左右。
目前国内大力推进炼化去产能工作,具体节奏是一边去除低端落后产能,一边上马先进产能,国内炼化一体化、大型化基地已建成一批。考虑到炼化企业一旦建立,其生命周期至少持续数十年,而国内原油产量相对稳定,长期稳产在2亿吨/年,因此原油进口应该还将持续较长时期,即使到了需求峰值也是如此。按此情景估算,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可能长期维持在70%上下。
前期积累的库存与储备原油消化是导致原油进口下降的重要因素。2021年原油进口量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炼油企业消费的原油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商业库存或者储备。近年我国原油进口持续增长,2014年油价大幅跳水后进口增长尤为猛烈。2017年至2020年间以来国内原油消费总规模在6.2亿~7.4亿吨,4年间增长21%;而同期国内石油石化产品消费规模在5.5亿~5.8亿吨,4年间增长仅5%。无论是消费总量还是增速指标,下游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都低于原油表观消费。从供需平衡角度看,原油剩余部分应该以库存形式存在。近年我国加大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建设,石油储备是重要的需求拉动力量。当石油储备及商业库存到达一定水平之后,通过适度释放可对生产行为和市场予以调节以减轻供应成本,并由此形成对进口原油的替代。2021年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下降是在成品油消费增长、燃油车保有量及销量增长及化工轻油消费增长的情形下发生的,说明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初步显现。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继续优化国内石油储备体系,增强灵活调节市场的能力。
正视我国石油储备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石油储备建设有进展但仍存在问题和挑战。首先是规模尚需扩大。若比照国际经验,国内石油储备依然有增长空间。石油储备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的收储、轮换和动用的条件、时机、程序还不明确,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办法还不健全。其次优化运行体系。从石油储备基地运行管理方面看,目前管理重点集中在基地建设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管理办法多集中在石油储备基地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管理及资金使用等方面,而未对基地投产后的生产管理和运行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
优化石油储备体系,增强储备调节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油市的话语权。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石油储备已经可以对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进行调节施加影响。可在借鉴国际石油储备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储备为主、机构储备和民间储备为补充,资源储备和商品储备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顺势而为,通过优化布局和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增强石油储备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力。(罗佐县)
(作者单位:经济技术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