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失守百元关口 国内期市普跌仅5品种收红

   2022-03-16 中国经济网

69

核心提示:国际油价上冲至130美元/桶后上涨乏力,大幅回落。3月15日亚洲时段,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和WTI原油主力合约双

国际油价上冲至130美元/桶后上涨乏力,大幅回落。3月15日亚洲时段,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和WTI原油主力合约双双跌破百元关口。受此影响,当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普跌,截至收盘,全市场共有69个期货品种大幅下挫,以绿盘报收;仅5个期货品种勉强以红盘报收。

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当前基本面指向不一,国际油价尚处于剧烈波动阶段,作为产业链下游的能源化工板块亦会同步波动。当前原油供应面偏紧,预计短期油价仍将易涨难跌。

大宗商品价格全线重挫

3月15日亚洲时段,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期货相关合约相继跌破百元关口。截至记者发稿,WTI原油4月(近月)合约和5月(主力)合约分别报收97.49美元/桶、96.0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6月(主力)合约报收98.17美元/桶,跌幅达4.42%。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原油高级分析师安紫薇告诉记者,目前局势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大国原油依旧缺少买家。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等消费国宣布释放SPR(战略石油储备)来缓解高油价。不过,全球主要产油国对近期的高油价现象并未表露出扩大增产迹象。整体来看,国际油价基本面目前指向不一致,仅从供应偏紧的现有格局来看,预计短期油价仍将易涨难跌。

长江期货能化产业研究员汪浩铮向记者表示,近期原油价格回落,主要是受到局势缓和的影响。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降温,炒作油价的资金有所获利回吐。

在国际油价跌破百元关口之际,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也全线回调。截至3月15日收盘,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中,共有69个品种出现大幅下挫。其中,沥青、燃料油、沪燃油、焦煤等9个品种全天跌幅超过5%;全市场仅有强麦、豆一、动力煤、沪镍、不锈钢等5个品种勉强飘红。

分板块来看,能源化工板块整体遭遇重挫。除前述跌幅超过5%的部分能源化工品种外,焦炭、PTA、甲醇、玻璃、聚丙烯、塑料、PVC、苯乙烯等多个能化品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农产品板块和金属板块也出现大面积下跌。其中,棕榈油、苹果两个期货品种主力合约收盘跌幅均超过5%;纸浆、鸡蛋、菜籽、粳稻、硅铁、铁矿石、沪锡等期货品种跌幅均超过4%。

在股期联动的背景下,5个金融期货产品也全部下跌。其中,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收盘跌幅均超过5%;另有三个国债期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徽商期货工业品负责人张小娟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对原油供应的担忧有所缓解,导致油价承压回落。受此影响,作为产业链下游的能源化工品种也出现大幅回调。其中,沥青和燃料油是原油最直接的下游产品,价格联动紧密,三者相关性在85%左右,因而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情况下,与之相关的品种跌幅较大;乙二醇、PVC、甲醇等化工品与煤炭的关联系数较高,因此相关品种的跌幅相对较小。

有色金属产品仍存做多机会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国际油价未来仍具上涨潜力,但投资机会并不显著。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资深策略分析师吴梦吟认为,冲突的爆发推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伴随冲突的缓解,原油价格也在回吐前期涨幅。在内外盘联动的背景下,作为原油下游产业的能源化工品和油脂的价格也将深受影响。与之类似,有色金属板块供应偏紧的格局仍未缓解。

安紫薇认为,今年上半年确定性较强的交易主线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升和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乐观。在新基建政策预期下和供应端的扰动下,有色金属板块或维持偏强走势。但在终端需求复苏偏弱的情况下,黑色板块中的成材品和铁矿石价格回调风险在上升。

“预计原油价格经过短期调整后会进入震荡期,对其下游商品会有一定成本支撑,裂解价差较低的商品价格下跌空间相对有限。”汪浩铮对记者表示,新旧能源领域的基建建设在稳经济预期中还会有较好表现,与之相关的有色金属品种及黑色下游品种仍存在做多机会。

张小娟也认为,短线来看,能源化工板块依然存在做多机会。中长期来看,能源化工板块可能会出现弱势震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尚未完全解除,仍是牵动油价波动的导火线;二是美国页岩油钻井数量不断增加,对油价上涨形成利空。(证券日报 记者 王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