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还没过,温州油商林正平就马不停蹄地赶赴新疆,春节前,林正平在那里看中了几口油井,需要200多万元的投资。回家过年这几天,林正平很快就在亲朋好友间筹到了这笔资金。林正平原来与几个老乡合伙在西安经营一家建材市场,每年能赚个四五十万元,也算个不大不小的老板,但一头扎进“油”里的林正平却再也不想回头。两年前,林正平就与几个老乡合伙在陕北的定边县买了三口油井。 “投资油井就像在赌博,风险很大但利润也很高,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买的油井到底有多少油,一旦买准了,地下冒出来的全是黑金啊,如果政策不变的话,一口油井用不了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
林正平只是这几年浙商进军石油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全国乃至亚洲,都闪烁着浙江油商的身影,小到像林正平这样的个体油老板,大到万向集团这样的民企巨擘。他们早已悄然渗透进入石油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国外进口成品油、开采油井、石油储运、开设加油站等等。“与以往的炒房团、炒煤团不同,浙江的油商们不‘炒油’,他们都在按照游戏规则合法地投资经营石油。”省经贸委一位人士说。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条款,到2006年12月11日,我国将完全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嗅觉敏锐的浙商们正在抓紧时间进入石油领域。
浙商的石油丝绸之路
本月初,杭州中裕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老板高文举赶赴上海,与专程从哈萨克斯坦赶来的石油贸易商洽谈从新疆口岸入境成品油的意向性合同。杭州中裕石油化工公司是浙江省内第三大燃料油贸易商,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民营油企,在杭州拥有5个加油站、1个石油运输公司、1个油库,2004年共经营燃料油50万吨。具体合作办法是,先通过乌鲁木齐的一家石油企业将油品通过铁路从哈萨克斯坦运至国内,再由中裕石化接手,利用其物流网络和下游客户,送往江浙一带销售,如果这个合作计划能实现,每吨燃料油的运输成本可能降低10-20元。燃料油主要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的形势在近几年内将继续存在,燃料油仍将成为能源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原料。
目前国内石油行业中,燃料油贸易已完全放开,流通和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这使得民营企业可在其中大展拳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有很多燃料油品种,与国内相比,每吨的差价在50-60元左右,利润很可观。据了解,目前哈萨克斯坦每年已有300万-400万吨的燃料油通过铁路运往中国,承接这些油品的都是国内民营油商。事实上,早在高文举之前,温州商人黄银荣就已经悄悄打开了这条石油丝绸之路,而他做的是赚头更大但受限制较大的成品油。黄银荣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泰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泰德公司正源源不断地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口成品油,然后通过火车、汽车运回自己的老家浙江和东南沿海各省市销售,在石油危机的时候,甚至连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旗下的一些公司也成为他的客户。
2004年,黄银荣从中亚销往内地的进口成品油达5万多吨,获利数千万美元。买卖成品油的利润到底有多大?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成品油的价格在250-260美元/吨。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种成品油的零售中准价各不相同,以浙江为例,目前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柴油价格为每吨3900元左右,汽油价格每吨为4200元左右,就算加上税费和不菲的运输费用,两者价格产生的利润空间也足够惊人。大小民企全面渗透还有更多进入石油行业的浙商则像林正平一样选择了投资油源项目———买油井。“陕北这样的浙江油老板就有很多。”林正平说。温州一位卖皮鞋起家的女企业家王荣生,两年前投资200多万元在西部某地买下3口油井,投产一年后就获得巨额利润。现在,她又买进30多口油井,酝酿更大的开采计划。 2004年4月,金华康达窗业制造厂老板蒋金满获得柴达木盆地一个小型油田开发权。最近,蒋金满将组织一批浙商成立一个“投资联盟”,前往内蒙古投资开采原油。浙江云石集团董事长任文达等人目前正在筹备浙江石油商会,预计近期将有更多的浙商四面出击,加入找油的热潮之中。曾在陕北采过油的林正平算了一笔账:“陕北油藏较浅,平均不到1000米,一般打一口井只需十几天时间,投资约50万元左右,投资小、收益高、见效快。一口产量中等的油井每天约出产2吨原油,按每吨原油1500元算,油老板每天收入3000多元,一年时间就可收入100多万元。除去必要的开支,每年至少净赚50多万元。如果运气不是很差的话,买一口井经营一年左右就赚回了本钱。” 而一些资本更为雄厚的浙江民企则将目光瞄准更大的买卖———石油储运。2005年2月1日,浙江万向集团石油储运岙山油库被列为舟山市2005年度重点工程项目。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为12亿元,万向将在舟山岙山岛建设石油中转项目,油库工程总容量为151万立方米,并将建造3万吨级码头泊位1座,1000吨级码头泊位3座,10万吨级码头泊位1座,预计在2006年底前可投入使用。另据了解,浙江广厦集团也已介入石油储运业务。抢在全面开放前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条款,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将完全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虽然去年已经开放了零售市场,但在石油市场上,只有开放了批发市场,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嗅觉敏锐的浙商们正在抓紧时间进入石油领域。 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曾一度放松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限制。当时,民营的“社会加油站”一度占到总数的87%。但是,到了1999年,为了能在成品油市场完全开放前“扶”大中石化和中石油,国家产业政策开始向两巨头倾斜,到2001年,90%以上的民营加油站被两大集团“招安”。直到去年,国家对石油市场的准入门槛才有所降低。2004年12月2日,商务部发布的《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将改变民营石油企业新建加油站必须由两大集团控股或参股的现状。随着该办法的颁布实施,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成品油零售市场上,民企、国企和外资在法律上将处于平等地位,建加油站可以采取独资的形式. 2004年12月12日,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向媒体表示:鼓励民营资本走出去拓展石油市场,国家将在各种政策上给予扶持。当年,第三批《石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备案企业名单》出台。
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了民企可以进入能源产业。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油品市场的逐渐全面开放,以及国家开始对民企进入石油产业在政策上的扶持,可以预见,民资进入石油领域的时机已经成熟。在未来中国石油市场的竞争中,民营企业将随着外企进入的步伐一起活跃,而抢先一步占得先机的浙商们也用事实来证明,石油并不是寡头们的游戏,说不定哪一天,中国的石油大亨就在浙商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