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油业将改变世界石油贸易

   2008-01-30 石油石油

141

  中国石油网消息:加布里埃尔·柯林斯是美国海军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的研究员,专门从事中俄能源政策、海洋能源安全、中国造船业、中国海军现代化的研究,是国际能源经济协会的会员。柯林斯在上周出版的油气杂志上发表有关中国炼油业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炼油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是世界炼油和石化业向东方转移的中心。

  美国海军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的研究员加布里埃尔·柯林斯指出,全球炼油能力在未来7年将增加1000多万桶/日,其中亚洲的新项目就占40%,包括印度和东南亚的项目,但主要是中国的扩能和新建项目。中国的炼油业发展迅速,对不同原油的加工能力也在提高。由于中国越来越能适应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原油,中国对世界的地缘政治影响在增强,而且由于能够加工低质量的含硫原油和酸性原油,势必将大大缩小这类劣质油与优质轻油及无硫原油的差价。另外,中国私家车增长迅速,公路网建设,钢铁、石化和其他强耗能工业将拉动石油进口。

  中国炼油业将在4方面深化改革

  柯林斯称,中国当前国内炼油能力超过630万桶/日,需要进口燃料油和原油以满足国内需求。中国炼油业加工低质、高硫、高酸性原油的能力还落后于国际水平,由此导致原料成本提高,也限制了原油供应商,可见更广泛的原油适应性关系到炼厂的赢利能力。

  中国炼油企业主要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但还有120多家较小的炼油企业,因此中国炼厂的平均加工能力只有5.2万桶/日,比国际平均水平11.44万桶/日小得多,因而影响了炼厂效率,表现之一是吨油炼制能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中国炼油业未来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整合与扩能。十一五期间,中国至少要建8个20万桶/日规模的炼油厂。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炼制能力将增加180万桶/日,同时一批陈旧缺乏竞争力的小炼厂将关闭,涉及40万桶/日加工能力。

  国内炼厂生产的成品油不能满足国家需求,需要以进口平衡供需矛盾,特别是柴油和石脑油,而这些是乙烯和其他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这一切将为跨国炼油商、工程建设承包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带来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炼油业应在4个方面进行改革:增加炼制加工能力的灵活性以降低原料成本,扩大重油深加工能力,提高炼制加工效率,增进炼厂、石化生产、油港、管道、商业及战略石油储备的一体化。

  中国需要提高劣质原油加工能力

  2006年,中国的炼厂只有15%能够加工来自伊朗、沙特和其他主要石油供应商的重油、含硫原油和酸性原油。而美国炼厂的这个比例是82%。为了加工含硫原油和高酸性原油,炼厂需要安装加氢处理装置和其他脱硫装置。在利用高酸性原油方面,加工量大的炼厂可以用其他原油与高酸性原油掺兑,这样不必改变装置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有些原油在相互掺兑时能够配伍,如含硫阿拉伯轻油能稀释酸性安哥拉Kuito油。炼厂还可以在原油中加入碱性物质以中和降低酸性。

  全球原油供应中,重油量逐渐增加、含硫量也在提高,广泛的适应性将使中国炼油业获得更大的战略和经济灵活性。现在,中国生产的海洋石油是酸性的,海洋石油产量已占国内石油总产量15%。

  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约占进口量的三分之一,非洲原油的酸性也不断增强。中国在拉美的主要石油供应商是巴西和委内瑞拉,巴西海洋石油绝大部分是酸性的,委内瑞拉的原油既是重油又是含硫酸性原油。今后的世界石油供应中,中东原油的比重将不断增加,而中东原油几乎都是酸性油和较重原油。中国提高重油与含硫原油的加工能力,就能够深化与非洲、中东、拉美甚至加拿大这些原油供应国的商业和地缘政治关系。

  价格体制对炼油业发展影响深远

  柯林斯指出,国内价格体制改革对中国炼油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的炼油企业按国际市场价格进口原油,但必须按政府规定价格出售柴油、汽油和其他油品。作为中国炼油企业,一方面要经营赚钱顾及股东利益;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石油供应商,保证燃料供应是政治需要,因为跨国石油公司不会亏本向中国出卖油品,中国的进口商必须要承担成本差价;最后,中国炼油企业还要满足农民、渔民、车船运输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

  中国的成品油市场正在不断改革,私营企业已经进入成品油批发。政府也在逐渐推动定价机制改革,2007年开始实行成本加价方法为成品油定价,即以布伦特油、迪拜油和米纳斯油的价格为基准,加上一个固定的利润额度以确定市场价。新方法的好处是使国内成品油价能更迅速地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调整。

  外企如何把握中国炼油业商机

  那么,外国企业能否在中国炼油业的发展中找到商业机会?柯林斯说,中国的企业学习得很快,如果外国伙伴不能拿出像样的东西,或行动过于迟缓的话,他们宁可自己干。壳牌公司在中国海油的项目,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与中国石化的项目都有类似教训。而一些西方专业公司却在中国找到立足之地,它们可以提供重油加工、催化剂、先进工艺装备。展望未来,外国企业如果要为潜在的中国合作伙伴增值,就要看他们在原料供应和海外下游市场方面的能力如何。

  中国的炼油业十分独特,其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是世界炼油和石化业向东方转移的中心。中国炼油业含硫原油采购量将对中东、拉美的原油交易格局产生影响。另外,中国和印度炼厂生产的成品油2010年进入市场后,将明显降低炼油边际利润,甚至会影响到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湾市场。在短期内,中国将在世界炼油和石化业新东方重心扮演领衔角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