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能源保供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其中指出,要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确保能源安全。
“能源电力是社会的血液,能源安全本质上就是保供稳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员岳光溪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要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促进煤炭高质量开发,优化能源布局,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传统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提升我国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
夏季用电需求续增加 如何做好电力保供?
今年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应对外部环境新挑战,抓住重点,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促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68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第二产业用电量17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用电量45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随着全国气温不断攀升和空调制冷负荷不断释放,全社会用电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央气象台预计,5月底前,我国南北方的天气泾渭分明。北方在经历短暂清凉之后,气温又将回涨。南方大部则继续延续“多雨模式”。
在高温和防汛双重压力下,“迎峰度夏”面临怎样的压力?有分析认为,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将出现供需偏紧,如遇大范围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形势将更趋严峻。
“夏季用电高峰在于民用空调的大量投入、可预期疫情控制后工业复工用电增长以及汛季水库提前放水腾出库容,水力发电减少。”岳光溪表示,要遵循科学、经济规律,充分利用我国能源电力供应网络系统,提振能源战线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信心,科学保障迎峰度夏。
此外,就能源布局来看,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生产量占比不足30%,重要的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能源流向格局。
在岳光溪看来,能源布局是门科学,推进不同容量发电厂的合理分布,促进电网稳定有效利用,对于能源安全高效意义重大。
煤炭行业迎峰度夏 如何稳定化石能源保供?
夏季到来,煤炭行业迎峰度夏的传统旺季再度临近。伴随近期复工复产对用煤需求的提振也进一步显现,多重因素下,近期国内动力煤价格震荡向上,6月5日,国内期货市场上动力煤主力合约价格上行,截至上午收盘报881元/吨。此前在5月31日,该主力合约最高报896.8元/吨,较年初涨幅超过35%。
5月1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正式执行,明确煤炭(国产动力煤,下同)中长期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燃煤发电是中国电力安全供应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已形成一批高质量、高产能、高安全系数的大型煤矿、国有煤矿。”岳光溪认为,目前要着重促进煤矿高质量、高效开发,规范煤矿开发的环保安全限制,形成具有一定裕度的煤炭供求关系,避免煤炭价格畸形。
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至关重要,在岳光溪看来,可再生能源资源是辅助性资源,需要燃煤电厂作为调节手段,容纳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资源。此外,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按照市场规律理顺煤电价格形成思路,形成煤炭电力价格联动机制,提高煤炭产能,稳定煤炭价格。
除煤电面临保供压力外,石油、天然气等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不断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球能源市场,化石能源投资增速放缓、产能扩张受限,价格持续上涨,国际能源市场贸易风险存在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或将进一步上升。
“我国‘缺油少气’,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加大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并将石油、天然气主要作为机动设备的液、气体燃料和化工原料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力度进入世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市场运营,同时将煤化工作为机动燃料和石油化工的战略储备,减小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影响。”岳光溪说。
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核心技术创新是关键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成功,技术进步成为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下,传统能源技术的瓶颈在于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领域,涉及材料、制作工艺、设计体系等。”在岳光溪看来,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需要兼顾科学性、技术工程的可实现性和经济性。
岳光溪表示,当前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开发风、光、水和生物质能等新可再生资源,促进化石能源实现减碳、零碳的目标,加快工程示范的经济评估,才有可能推广并大规模实施。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稳步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69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9%。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29678万千瓦,增长4.1%。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风、光、水电在电力系统中占比逐渐提高,而且还要保证供电的安全稳定,现实的途径是‘增容减量’的过程,即增大煤电、风电、光电、水电的发电容量,减少燃煤量。岳光溪认为,这需要实现煤电从带基负荷向调峰的功能角色转变,并实现电网智能化调度。这里包含系列的技术挑战。,目的就是提高电力系统接纳大比例新能源,降低化石燃料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王绍绍 李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