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世界能源经济需要大智慧

   2008-02-01 石油石油

76

  世界迎来2008年,回顾2007我们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方面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环境危机警报频响;一方面政治热点地区降温,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一再攀高;一方面石油美元财源滚滚,另一方面美元不断贬值;一方面能源市场继续聚焦石油,另一方面各种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纷纷登场。全球政治、经济、环境、能源纷繁多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

  石油美元让人无奈

  2007年国际石油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四季度以来更是一再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高油价让世界产油国收获颇丰。预计,欧佩克12个成员国2008年的石油出口收入将达7620亿美元,比今年预期收入6580亿美元又将有大幅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近5年来石油出口国的国际贸易顺差总计约达1.7万亿美元。

  欧佩克成员国一方面用石油财富增加国内开支,另一方面为避免本国经济过热,用大量金钱建立主权基金在全球各地投资。石油美元成为国际产权投资市场的发动机,也是对冲基金、私人资本、货币交易和各国政府资金流动和融资的主要源头。资本市场成为石油美元的再循环工厂,石油美元在这里投资、借贷、交易,重新注入全球经济,大量石油美元对股市和不动产的价格上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元一向被国际社会当作聚积财富的可靠手段,然而今年以来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却下跌了10%。美元贬值使欧佩克成员国的购买力下降了三分之一,非欧佩克产油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加塞尔说:“美元汇率波动很大,已经不再是保值的好选择。”

  海湾国家历来投巨资购买美国机构债券,但2006年这笔投资减少了一多半,仅为400亿美元。不仅欧佩克石油出口国要改变单一绑在美元上的做法,俄罗斯、意大利、中国、罗马尼亚、委内瑞拉的央行都宣布要减少美元名义下的资产;韩国、日本、苏丹也都有计划使本国掌控的货币多样化;意大利、瑞士、瑞典已经调整了外汇储备结构。

  如今,对于疲软的美元是持有还是抛售,这让私人投资者、金融机构、大公司和各国央行很伤脑筋。从财政角度看,固守一种不断贬值的货币表面上似乎不合道理。但如果放任大量抛售美元,将使美元逐渐失去作为稳定储备货币的信誉。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负债国,如果保不住美元,让众多债权人手中的美元贬值,那样受影响的就不仅是美国,而且将殃及全球经济。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院的经济学家图尔曼说,已经持续了5年的高油价潜在一种金融冲击危机,产油国政府拥有并管理国际资产的地位正在迅速提升,并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世界金融体系。

  环境变化异乎寻常

  据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格陵兰岛和南极每年流失1250亿吨冰,冰架周围的冰川已经萎缩了5到6倍。北极冰盖已从140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700万平方公里,是50年来的最低水平,研究人员预测到2040年冰盖可能消失。美国航天航空局提出警告,2007年是全球创纪录最热的一年,这将是几百万年以来地球温度的顶峰。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南极周围的南大洋贮存着世界最多的碳,吸收了人类活动排放碳的约15%。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这里已处于二氧化碳饱和状态。研究发现,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每10年要比预期的少5%至30%。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使那里的气温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全球变暖不均,北半球温度高于南半球。

  其实问题不仅出现在两极,全世界的高山冰川都在消退,带来了巨大的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到粮食种植、水力发电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还带来降水稀少、蒸发量加大和融雪模式改变,今后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水资源对于人类现代生活与石油一样重要。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缺少日常用的干净水资源,估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全球总人口的一半。本世纪最严重的资源问题就是全球性水资源短缺。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主任弗兰克·里斯伯曼说:“全球现在的水使用量是100年前的6倍,到2050年还将翻一番。”这种情况将导致大范围内水价飞速上涨,气候变化、干旱、能够蓄养水的湿地萎缩,再加上对水资源基础设施和资源管理考虑不周,使得世界水资源危机真实而迫切。

  美国西部、中东、北非和中国面临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日益严峻和危险。中国600个城市中,有超过400个城市缺水。据世界银行报告,多达80个国家水资源短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也威胁到国民健康。世界有十多个国家水资源主要是河流,一些国家为水资源分配冲突不断。不少政治领袖认为,下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将是水资源冲突。

  如何应对水资源危机?关键要在个人、国家和全球层面上真正采取可持续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农业用水量占70%,当务之急是要开发更好的农业灌溉方法。同时要开展节约用水,建更多的海水淡化厂,减缓人口增长,减少污染,更好地管理水资源。

  清洁能源大势所趋

  受市场需求驱动和全球变暖影响,能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焦点在于怎样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能源,如何生产更多的环境友好燃料,供交通运输与发电使用。

  油气资源越来越珍稀。沙特阿美公司估计,世界通过提高采收率可使油气产量增加1万亿桶。更好的油气藏描述、更有效的钻井方法、能提供丰富参数的油层评价传感器、利用细菌使地下劣质石油改性,这些将有助于提高最终采收率。化学方法俘获存贮二氧化碳不但可以减排,而且注入地下可以提高采收率。这些都需要科学界积极参与,尤其是要加强与基础研究的合作。

  非常规油气对未来的能源供应意义重大。非常规油气也包括那些在非常规地质条件下的常规油气,如致密地层天然气对工程是一个挑战,超稠油和油页岩需要分子重整。非常规油气开采需要打破上中下游界限,需要性价比更好的技术。

  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化是大势所趋,未来对碳的控制将更加严格,在低碳能源方面将有更多的商业机会。加工化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重油、渣油、石油焦和低品位煤炭的资源丰富,但不适宜直接燃烧或金属冶炼,采用液化技术可以使之派上用场。此外提高建筑能效的隔热保温技术,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如混合燃料车及轻型材料的开发等,都是很好的机会。

  绿色能源可以说是生物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的简明概括。杜邦公司把现代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技术相结合,改进传统栽培技术,研究杂交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发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的新方法;研发新化学产品,生产新型燃烧效率更高的生物丙醇燃料。

  然而,以粮食和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广遭非议。经济学家忧虑,发展中国家以促进燃料出口压制国内食品生产将会带来生态和社会灾难。在阿根廷北部,为了种植黄豆,有的地方强行驱逐小农场主和原住民。在巴西和巴拉圭,小农场主也因为种植黄豆被驱赶离开土地和家园。在墨西哥,由于增加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而使玉米饼涨价。

  从全球范围看,清洁替代能源商业化比较成熟的主要是风能、太阳能、核能,当然还有水电。然而它们各有各的问题,中近期还无法改变传统化石燃料——油气煤主宰能源市场的格局。

  油气煤炭变数太多

  随着油价高企、市场供应趋紧,“石油顶峰”这个说法已成为经济部门甚至社会百姓关心的话题,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哈伯特也一再被人们提起。石油对于全球经济真是太重要了,但石油不是一种无限资源,“石油顶峰”理论使人们产生困惑。

  剑桥能源研究协会根据20年的研究成果,对哈伯特理论做了修正,提出“石油高台”而不是“石油顶峰”,也就是说,全球石油产量最终会在一个高台上维持波动十年或几十年,石油产量下降阶段的变化速度要比上升阶段的变化速度慢得多。但人们有这样一个共识,即无论是石油产量顶峰、高台,或者其他形式,将在未来50年来临。

  在长达几十年的石油产量高台期,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天然石油供应无法再满足市场需求增长。非常规或非传统的液体燃料,比如重油砂、凝析油、天然气液、天然气合成油、煤变油等,将用来填补需求空缺。如果受到战争、政治变化、政府限制上游业投资和活动等因素影响,产量曲线在经过产量高峰后有可能发生强烈扭曲。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计算出可靠的“石油顶峰”日期。我们需要定义一些指标来警示不可避免的增产下降的来临,这些指标应包含从地质、经济、技术和市场各方面得到的一切信息,从而帮助决策者预见可能出现的结果和风险。

  天然气工业同样存在着不确定性,尽管受拉美、亚洲—大洋区、非洲和中东的拉动,由于价格较高和供应安全问题,同时受石油、煤炭、核电竞争的影响,天然气工业发展速度有可能减慢。直到201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速度将稳定在2.5%,此后会降到2.2%。

  其他不利因素还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不足,阿曼、特利尼达和多巴哥等国的LNG设施供气遇到困难,印尼天然气生产遭遇技术瓶颈,玻利维亚、俄罗斯等产气国的政治因素影响,这些都可能危及地区和全球的天然气供应平衡。

  国际天然气贸易的不平衡有加剧趋势,一方面是产气区有剩余供应量,另一方面是经合组织国家天然气产量已无法满足需求。天然气跨地区运输量越来越大,运输管理也越来越复杂,LNG贸易路线的增多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由于LNG相对灵活、资源多元化、供应安全有了提高,预计LNG在天然气贸易总量中的比例将由2005年的22.3%,增加到2015年的30%。

  由于石油天然气的问题,煤炭变得紧俏。亚洲的中、印、韩、越等很多国家将大规模扩张以煤为燃料的发电能力,全球热电用煤供应将持续紧张。今年亚洲煤炭价格提升了40%以上,预计今后还要增长,煤炭已成为卖方市场。

  国际知名的独立研究机构能源观察组(EWG)和能源所(IFE)认为,从长期看,煤炭的形势类似“石油顶峰”。全球煤炭储量要比20至25年前预测的数量少60%,这些年又有大量煤炭被开采,因此在未来5至15年的任何时候,煤炭产量都可能到达“顶峰”。

  波兰、德国、英国近年已把对煤炭的估计数字降低了50%至90%。美国一向被人们称作“煤炭沙特”,但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过了产量顶峰,剩下的大部分是质量较差的烟煤或褐煤。世界剩余煤炭主要分布在6个国家,即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这对安全供应和市场并不是好事情。

  未来10至20年,高能煤炭的成本和价格将与石油天然气相当。由于开发新煤矿地质难度大,基础设施成本增加,世界高品位煤炭的供应已经十分有限。未来人们将面对一个高成本、油气煤相互关联的市场。

  2007年告诉我们,世界正在走向多极政治、多元经济、多样能源,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大趋势。多就会有躁动、有不安、有困惑,人类正在从多种选择中寻找出路、寻找办法,科学的和谐发展理念正是发展世界能源经济所需要的大智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