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表现低迷 需求端主导国际油价走势

   2022-08-11 中国新闻网

76

核心提示:近两个月,在需求预期转弱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累计跌幅超20%。分析人士表示,海外主要经济体宏观数据表

近两个月,在需求预期转弱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累计跌幅超20%。分析人士表示,海外主要经济体宏观数据表现不佳,在经济衰退的预期下,原油需求承压,未来需求端变化将主导油价走势。短期在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市场需要注意油价高波动风险。

经济衰退引发需求担忧

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美国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自6月9日高点123.68美元/桶已经回落至90美元/桶附近,累计跌幅约27%;同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跌幅约23%,目前交投于96美元/桶附近。

“近期油价走势说明经济衰退引发的需求担忧压倒了供应担忧,可以说,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溢价空间已经蒸发了。”石油经纪商PVM分析师斯蒂芬·布伦诺克说。

“近期国际油价表现低迷的背后,市场都在消化美国通胀尚未见顶,导致美联储采取更为激进的加息路径。”紫金天风期货原油研究员黄琬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从宏观面看,美国GDP数据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被机构认为经济已走向“技术性衰退”。此外,英国央行近日警告称,英国经济也将在2022年底进入衰退。“目前宏观预期氛围偏弱,市场认为经济衰退将至,且对衰退幅度的预期较为悲观。”黄琬喆说。

“市场在评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能源前景的实际影响,预计多国的通胀高企情况在今年内难以好转,央行收紧货币的动力也将会增强,直到对油价形成负反馈冲击。当前油价主要在宏观风险与基本面现实之间博弈。全球主要央行快速加息,高通胀压缩人们可支配收入,加上疫情影响服务业和旅游业,都给石油需求前景蒙上阴影。”美尔雅期货原油分析师张宗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供需矛盾缓解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出行旺季原油去库存速度表现不佳,是近期油价加速下跌的另一个推手。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216.5万桶,预期为减少46.7万桶;汽油库存减少20.4万桶,预期为减少163.3万桶。

“从EIA的能源展望来看,累库将主要出现在下半年。随着供应端欧佩克(OPEC)、美国等产量持续增长,石油供应的减少量大幅小于预期;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原油需求增量弱于预期。需求与供给的此消彼长导致原油市场供需缺口对油价的推涨作用大幅减弱。”华金期货认为。

从近期汽柴油裂解价差走势看,汽油裂解价差已回落至30美元/桶附近,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在需求趋弱预期下,汽油价格持续下跌,美湾炼厂综合加工利润已回吐上半年涨幅。

“目前伴随现货市场下游采购放缓,盘面已经开始交易秋季检修季需求减弱的预期。且前期全球开工量快速提升,油市供应增加,大幅缓解了此前的油市供需矛盾。油市基本面出现了明显的边际弱化信号。”黄琬喆说。

“当前原油的主线逻辑仍在于需求端变化。”黄琬喆分析,从供应端来看,美国页岩油产量温和增产,欧佩克维持共同增产框架不变,产能大国产量在石油禁运豁免期内保持稳定,主要的供应来源暂时没有较大变数。从长周期的逻辑来看,常年投资不足导致的供应弹性偏低,以及个别国家的地缘问题仍是不断扰动原油市场的因素。

呈现内强外弱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的过程中,美国原油期货(WTI)、布伦特原油期货(Brent)与上海原油期货(SC)走势开始出现强弱分化,WTI表现最弱,SC表现最强。

“短期内布伦特原油期货表现强于美国原油期货,内盘油价强于外盘。”张宗珺分析,后续需关注美国CPI数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原油库存等数据对油价走势带来的进一步指引。投资者可考虑Brent与WTI价差的短期套利机会,价差较窄时做多Brent、做空WTI。同时,可关注国内化工品利润修复的套利机会。

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之际,国际投行纷纷发声,对油价进行预测。高盛认为,油价上涨的理由仍很充分,即使假设所有负面冲击都发生了,原油市场仍处于较明显的短缺状态。

“即使经济衰退担忧开始拖累油价走低,但燃料替代可能仍会对价格带来上行支撑。”美国银行分析师表示。

展望后市,黄琬喆提示:“欧洲天然气紧缺问题若持续,叠加冷冬预期,那么冬季油气替代以及能源价格共振,都有可能成为油价新的向上驱动因素。短期在流动性偏低的情况下,市场需要注意价格高波动风险。”

“三季度,在欧美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推进下,原油需求增幅逐渐放缓,油价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张宗珺认为,美国主要页岩油产量保持稳定,欧佩克剩余产能有限,原油市场整体的资本性投资不足,且投资开发周期长,短期内增产能力有限,预计油价在重心下移后会在75美元/桶-80美元/桶获得支撑。(中国证券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