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减产呼之欲出?OPEC+如何挽救摇摇欲坠的油价

   2022-09-29 中国新闻网

79

核心提示:国际油价本周跌至年初水平,市场越来越担心利率上升将引发经济衰退,从而限制燃料需求。有迹象表明,OPEC+

国际油价本周跌至年初水平,市场越来越担心利率上升将引发经济衰退,从而限制燃料需求。有迹象表明,OPEC+可能会在下周会议上实施减产,以避免油价进一步下跌,消息人士透露,产能大国考虑提议削减产能100万桶。

原油经纪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级市场分析师瓦尔加(Tamas Varga)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出现2020年疫情初期出现的情况,欧佩克必须有所行动。他解释称,石油需求面临压力,抛售是全球性加息引起的衰退恐惧的作用,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令人失望,给近期能源消费前景蒙上了阴影。

衰退阴云难散

三季度以来,国际油价累计下跌超20%,外界对全球能源需求持续低迷的担忧愈发强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均发出警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增加。根据经合组织(OECD)本周发布的中期经济展望,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在2023年将进一步放缓至2.2%。

消费预期因此受到打压,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月度报告中指出,今年的能源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预计将在本年度最后三个月停滞不前,全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幅调整为200万桶,略低于此前估计的210万桶。与此同时,OPEC+联合技术委员会的研究显示,11月全球石油库存将增加140万桶/日,供需形势不容乐观。

瓦尔加向记者表示,不断恶化的基本面预期正反映在期货合约的价差结构中。以全球原油价格基准布伦特原油为例,虽然期货合约升水结构并未逆转,但近月升水再次逼近1美元的关口。

瓦尔加认为,供应过剩风险为积极主动的市场管理奠定基础。显而易见,全球经济担忧直接影响了供需平衡。

另一方面,美元走强也对油价产生了负面影响。上周公布的美联储决议突显了其遏制通胀的决心。美联储称几乎看不到缓解通胀压力的证据,因此会继续选择加息来抑制物价继续上行。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年底前,美联储将继续加息125-150个基点,美元的看涨趋势在年底仍将保持活跃,进而会给油价设定上限。

瓦尔加向记者分析道,强势美元和动荡的资产价格显示,尽管有早期迹象表明美国通胀达到峰值,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利率将会进一步走高,加剧经济衰退的风险。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局势走向值得关注,这是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根源,今冬欧洲能源供应情况也是扰动原油需求的潜在因素之一。

OPEC+已为减产准备

在本月5日召开的月度会议上,OPEC+宣布从10月起减产10万桶/日,刚启动的增产计划回到了原点。会议声明指出,各方已经关注到油价波动和流动性下降对当前石油市场的不利影响,以及支持市场稳定和有

目前OPEC+供应端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统计显示,OPEC+ 8月产量较生产配额缺口依然达到358.3万桶/日,包括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多国因投资不足、设施老化及政局因素问题面临产能挑战,这种情况很可能将持续下去。此外,核协议进展陷入停滞,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对于产油国联盟而言,如何及时扭转外界对供需平衡的担忧成为了关键。

瑞银预计,外界对美国和世界经济衰退的担忧可能导致对原油及其衍生品的需求减少,OPEC+可能不得不宣布减产至少50万桶,以避免供应过剩的局面出现。

瓦尔加向记者表示,短期内市场依然受到衰退担忧的影响,原油出现趋势性反弹需要更多时间和条件。他分析道,供应端的利好因素有望从下月开始逐渐释放。一方面,美国战略储备SPR投放即将结束,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已经降至4.341亿桶,为1984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欧盟对石油销售的新制裁将于12月生效,全球原油供应将受到一定冲击。 此外,欧洲天然气缺口风险也可能加大原油的替代需求。

不过这些因素暂时无法产生影响,瓦尔加认为,目前情况下,稳住油价需要产油国联盟首先收紧产量,比如50万桶或者100万桶,以表达支持价格的决心,这可能会为市场提供一个下限,预计布伦特原油将在80美元附近得到支持。后续的走势将取决于今冬欧洲能源供应形势及地缘政治冲突局势的走向。

Price Futures Group 高级市场分析师弗林(Phil Flynn)在报告中写道:“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似乎掩盖了通常非常乐观的基本面,石油市场陷入了困境。 市场忽视了今年冬天能源短缺的潜在可能性。事实上短期需求担忧将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即进入冬季后,库存仍然过于紧张,而地缘政治局势继续威胁欧洲的能源供应。(第一财经 樊志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宣传国家石化产业政策,展示国家石化产业形象,参与国际石化产业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石化产业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 china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