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呵护家人一样呵护大自然

   2010-06-25 中国化工报马守贵

141

瑞士馆全景 


    从空中俯瞰瑞士馆,一般人对其轮廓不得其解。还是瑞士人自己解密:那是他们想象中的未来生活——城市与大自然的交融。


  瑞士馆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充满着瑞士人对未来的大胆憧憬。瑞士馆的红色外衣是由半透明的铝网结构帷幕组成。在这个环绕整个展馆的铝网上,仿佛很随意地悬挂着1万个红色的塑料小圆盘。让瑞士馆在参观者眼中脱颖而出的正是这些小而不凡的红色圆盘——这些红盘子是由大豆纤维做成的。大豆纤维是纺织原料,怎么能跟眼前这个红色的硬塑料壳联系起来呢?其实精确地说,这个红色塑料壳是由大豆纤维中提取的聚碳酸酯制成的。与普通塑料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自然讲解,毫无环境污染的后顾之忧。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这些红色塑料小圆盘可在两周时间内完全自然降解。


  而与整个瑞士馆所表现的理念相比,这些红色塑料小圆盘只不过是视大自然如至亲的瑞士人小小的灵光一现而已。瑞士馆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团队对媒体表示,他们就是要通过瑞士馆,充分地表达这样的理念:所有的高科技都是为了呵护我们的大自然。

 

外墙上悬挂的1万个闪闪“小太阳”吸引了游人的目光。


  与日月同辉的“小太阳”

  
  瑞士馆工作人员说,游客可以申请购买挂在瑞士馆红色帷幕上的这些红色圆盘,留作纪念,每个250元人民币。在世博会结束后,工作人员会把这些红色圆盘邮寄给购买者。


  一个小塑料圆盘要250元,您会不会觉得贵呢?一点也不贵,因为它肚子里面还有更高科技的东西。晚上在这片红色帷幕前面照相的游客会发现,每当照相机的闪光灯闪过之后,这些红色的小圆盘会很配合地发光闪耀,并且会带动周围的圆盘一起闪动。这些红色小圆盘被称为“小太阳”。


  据记者了解,原来每一个圆盘里都嵌着一块太阳能智能电池板,可以吸收光能而发出闪光。该装置利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动力和能源。这个智能太阳能电池板包括一个能量发生器、一个存储介质和一个发光二极管形式的电力负载。吸收太阳光后,产生的能量可以转换为白色灯光。据了解,这种叫做“染料敏化”的太阳能电池由瑞士科学家率先发明,其成本仅为硅基太阳能电池的1/10。到了夜间,1万个“小太阳”发出的太阳电,使发光二极管从不同角度发出长短不一的光芒。


  神奇还没有结束。每个“小太阳”的外围有一圈天线,用来接收半径两米以内的信息。这样,每个“小太阳”之间能够感知动静,形成多米诺效应。在金属网构成的帷幕上,由于镶嵌的“小太阳”布局任意、间隔不规则,就出现了每次发光持续的时间不同、范围不均、闪闪烁烁的奇妙效果。这就是瑞士人想象的未来的声、光、电!


  研发“小太阳”技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克里斯汀·罗纳告诉记者,为了在世博会上达到最好的效果,团队去年在瑞士做了好几个实验墙,分别以20个小单元和200个大单元测试“小太阳”的效果,还专程建气象站采集了上海的光照数据,进行编程。克里斯汀说:“太阳能光伏技术本身并不算新奇,新奇的是我们用了一种更聪明更有创意的方式将它组合并展现了出来,把它绿色、安全、环保的优点发挥到极致,甚至可以‘日月同辉’!”

 

一位老者正通过望远镜欣赏新奇的外国风情。


  上天入海的太阳能工具


  对瑞士人来说,“小太阳”只是新能源利用的“小儿科”。瑞士人对太阳能的利用已经达到了上天入海的程度。


  对太阳能的利用,瑞士人一直敢想敢为。从世界上首架高空飞翔的太阳能飞机,到地上的太阳能建筑,再到海下第一艘太阳能潜水艇,来自瑞士科学家的想象在宇宙中遨翔。


  2009年12月,经过6年时间研制,瑞士科学家设计的“太阳驱动”号太阳能飞机样机在瑞士城市苏黎世附近的一座空军基地进行了被认为是“跳蚤跳”的首飞。当时飞行高度大约为1米,飞行距离不足400米。今年4月7日,这架太阳能飞机在瑞士西部的帕耶讷空军基地终于飞上了蓝天。当时,太阳能飞机借助4台功率为10马力的电动机驱动,滑行数百米后起飞,并逐渐爬升至海拔1200米的高度,完成了一系列转向、回旋和倾斜动作。飞行大约87分钟后,飞机在跑道上空盘旋数分钟,缓缓着陆。“太阳驱动”项目负责人、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形容试飞过程“安静、平稳”,试飞员马库斯·舍德尔形容飞机起降“像普通客机一样安全”。据了解,“太阳驱动”号样机由碳纤维材料制成,设有一个座位,依靠安装在机翼上的大约1.2万对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动力。机翼呈细长形,翼展63.4米,与空客A340型飞机相似。飞机重1.6吨,相当于一辆中型轿车。


  试飞成功后,瑞士人准备开展更多的太阳能飞机试飞,包括马上要进行的36小时不间断夜航试飞。这都是为了收集相关数据,改进飞机设计,为最终制造正式“太阳驱动”号作准备。正式“太阳驱动”号预计2012年或2013年起飞,有望执行环球飞行任务。按照研发者设想,“太阳驱动”号飞行时速最终达70千米,最高飞行高度达8500米。


  在瑞士,太阳能工具不仅能上天,还将能入海。2008年,瑞士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有名的新能源企业之一——BKW FMB能源公司发起了打造首艘太阳能潜水艇的“金鱼”计划。该公司称,计划研制的潜艇可搭载24名游客在瑞士图恩湖进行水下观光旅游。该公司一直致力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并屡屡做出领先于全球的新概念产品。此前,该公司已经研制了在瑞士比尔湖上航行的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船和在瑞士伯尔尼的世界上最大体育场综合太阳能发电站等具有创新性的太阳能项目。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艘由普通潜艇改装而来的太阳能潜水艇本身并不装载太阳能电池板,而是通过一根电缆与水上太阳能发电平台相连。这种太阳能发电平台形状像睡莲,由5块浮起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可以随着潜艇的移动在水上飘浮和移动。这个平台被成为“金港”,平台配备有太阳能采集中心和输电站,光电设备占地共300平方米,每小时发电能力可达30千瓦时。


  2012年,这艘潜水艇将搭载20~30名乘客进入阿尔卑斯山图恩湖底,一览壮观的湖景与山景。这艘80吨重的潜艇最深能下潜300米并坚持30分钟以上,能够让艇上的游客更近距离地观测瑞士阿尔卑斯山图恩湖底部的风光。BKW FMB能源公司毫不掩饰打造“金鱼”计划的野心,公司的科研人员说,只要有充足的阳光,太阳能潜水艇就能自由地游弋在大河与湖泊之间,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太阳能潜艇旅游。


  全民皆兵的垃圾处理产业


  瑞士馆展出了一辆梅赛德斯-奔驰轿车,车身面板也都采用了可回收的复合材料。而这只是瑞士人保护环境的一个缩影。瑞士人要通过这辆车告诉人们,再高贵的东西都不如环境重要。


  今年2月,意大利那不勒斯如小山般的垃圾堆一度几乎使整座城市陷入瘫痪,政府都束手无策。瑞士一家垃圾处理公司却表示,愿意帮助意大利政府解决这个难题,把那里的数万吨垃圾运到瑞士处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瑞士一家公司敢夸下这个海口,心里自然是有数的。事实上,瑞士不仅拥有欧洲最先进、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而且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年销售额已达约100亿瑞士法郎(约650亿美元)。在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瑞士是在垃圾回收和处理方面做得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截至2009年,瑞士的城市废品回收率达到47%,70%的废纸、95%的废玻璃、71%的塑料瓶、85%~90%的铝罐和75%的锡罐都得到了有效回收和循环。


  瑞士人常说一句话:“我们不能弄脏自己的瑞士。”垃圾处理可以说已经成为所有瑞士人的工作。瑞士人的垃圾分类可谓细致入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认真倒垃圾的人。家庭是瑞士垃圾分类的第一个环节,各个家庭会根据类别把垃圾分送到不同的垃圾箱或回收点。把玻璃、纸、铁、铝、油、电池、轮胎、家具、砖瓦、化学药品、庭院树枝等垃圾,按照固体、液体、有害物质、能否再利用等分类,这样就能保证不让有害物质破坏环境。瑞士各邦还规定了住户清理各类垃圾的时间:在日内瓦,每星期一、四回收生活垃圾;星期二、五回收有机物;星期三回收纸张等等。其他如玻璃瓶、塑料瓶、电池等都有固定回收时间。由于有些地方没有足够空间摆放垃圾箱,环保部门就要求居民早晨6时30分把垃圾放到门口,不允许提前,以免垃圾外溢污染环境。


  2001年,瑞士政府颁布《填埋禁入法》,规定城市生活垃圾禁止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由末端处理转向源头治理,形成倒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即必须经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处理、资源充分利用后,最终的惰性物质才能进行填埋处置。2005年以来,虽然瑞士每年垃圾产量总体上增长,但送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减少,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0%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0%以上。


  尤其让中国人望尘莫及的是,在瑞士,对垃圾的分类回收,不仅城市是这样,在偏远的农村也是这样。不仅居家生活是这样,任何车站、机场、饭店、会场、体育场所、旅游景点,全是这样。如果说中瑞两国之间有差距,那么一定不是在高楼大厦,一定不是在高速公路,一定不是在车轮滚滚,而是在这——像保护自己的家人一样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的确是一辆奔驰车,但是比我们所见过的奔驰更先进——整个车身面板可以回收。


  深入生活的低碳意识


  在瑞士馆螺旋形通道的两侧,有50台三维观景仪,向游客展示着瑞士人是如何保护空气、森林、冰川、湖泊并节约使用自然资源的。观景仪中有一幅照片是告诉游客,在瑞士,环保行车是驾照考试内容的一部分。通过节能驾驶,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环保行车的知识,听起来很普通:红灯时,熄灭引擎;启动被晒得火烫的汽车前,先开窗降温……就是这样的普通之举,却能够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减排10%的二氧化碳。


  还有一幅照片展示的是瑞士阿尔卑斯山马特宏峰上的冰川客店。这是位于海拔4000米山峰上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因为利用了太阳能,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温暖如春,并且达到了迷你能源P级标准。所谓迷你能源标准是瑞士为发展坚固耐用的建筑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的专利。它为建筑物制定了低能耗、环保和高效用能的标准。达到这一标准的建筑可自愿申请此项标牌。挂上这样一块牌子,如同中国的酒店挂上了五颗星。


  缆车是瑞士馆吸引游客的特点之一。只需要几分钟,缆车就能把游客从展馆底部送到顶部,瑞士馆顶部一大片蒲公英随风起舞,跟在瑞士的山间旅行一模一样,让游客有从热闹城市一下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而就在这个环节,瑞士人也没有忘记节能:缆车的吊椅设计有专门的能量转换装置,可将吊椅的势能转换成动能,减少系统消耗的电力。


  上海世博会瑞士馆总代表乌利·希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家或许都知道,瑞士有美好秀丽的山川、洁净的水源和空气。但也许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些其实都是瑞士人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去维护的。这就是我们瑞士馆要展示给大家的。”


  记者注意到,听到这番话时,在场的中国记者均一脸神往。

 

瑞士馆夜景 (图片由本报记者张育提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